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湖北貝母(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湖北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湖北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的干燥鱗莖。夏初植株枯萎后采挖,用石灰水或清水浸泡,干燥。產湖北、湖南、四川。

  • 中藥名稱湖北貝母

  • 中藥學名(拉丁名)FRITILLARIAE HUPEHENSIS BULBUS

  • 別 名窯貝、板貝、奉節(jié)貝母

  • 所屬功效類 化痰止咳平喘藥

  • 百合科

  • 分布區(qū)域產湖北、湖南、四川。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湖北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的干燥鱗莖。(《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地

產湖北、湖南、四川。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夏初植株枯萎后采挖,用石灰水或清水浸泡,干燥。(《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呈扁圓球形,高0.8-2.2cm,直徑0.8-3.5cm。表面類白色至淡棕色。外層鱗葉2 瓣,肥厚,略呈腎形,或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頂端閉合或開裂。內有鱗葉2-6枚及干縮的殘莖。內表面淡黃色至類白色,基部凹陷呈窩狀,殘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數(shù)須根。單瓣鱗葉呈元寶狀,長2.5-3.2cm,直徑1.8-2cm。質脆,斷面類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

微苦,涼。歸肺、心經。(《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清熱化痰,止咳,散結。(《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熱痰咳嗽,瘰疬痰核,癰腫瘡毒。(《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3-9g,研粉沖服。(《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中國藥典2015》)

貯藏保存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淡棕黃色。淀粉粒甚多,廣卵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7-54μm,臍點點狀、人字狀、裂縫狀層紋明顯,細密;偶見復粒,由2-3分粒組成,形小。表皮細胞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呈不整齊的連珠狀增厚;有時可見氣孔,扁圓形,直徑54-62μm,副衛(wèi)細胞4-5個。草酸鈣結晶棱形、方形、顆粒狀或簇狀,直徑可達50μm。導管螺紋或環(huán)紋,直徑6-20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0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稀鹽酸10ml,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用40%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H值至10以上,用二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湖北貝母對照藥材10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湖貝甲素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二乙胺(30:20:3.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炮制

洗凈,干燥。(《中國藥典2015》)

毒性

湖北貝母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3.71±1.24g/kg。急性毒性實驗表明,小鼠口服湖北貝母總生物堿后,測得湖北貝母總生物堿LD50為1025mg/kg,毒性極低。(《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淮藥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鱗莖:同貝母。

原標題:湖北貝母
詞條標簽:湖北貝母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