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2】
戊寅冬,張相公長孫患瀉痢半載,諸藥不效,相公命余治之。曰:昔翰林時,患肚腹之疾,不能飲食,諸藥不效,灸中脘、章門即飲食,其針灸之神如此。今長孫患瀉痢,不能進食,可針灸乎?余對曰:瀉痢日久,體貌已變,須元氣稍復,擇日針灸可也。華岑公子云:事已危篤矣,望即治之。不俟再擇日期,即針灸中脘、章門,果能飲食。
(楊繼洲《針灸大成》)
故事
明朝萬歷六年(1578年)冬天,時任宰相的張居正,他長孫患痢疾已有半年了,試過各種藥都不起效。于是張居正找來久負盛名的針灸大家楊繼洲治療他的長孫。張居正問楊大夫:“過去我在翰林院當官時,也曾患腹痛腹瀉,不能進食,吃什么藥都不顯效,大夫給我灸中脘、章門后,就能飲食了。既然針灸這么神奇,我的長孫又是患了這樣的病,不能進食,請問能給他針灸嗎?”楊大夫診查之后回答:“您的長孫得痢疾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身體消瘦,體質(zhì)極差,必須等他元氣稍微恢復再行針灸。”張公子的父親聽到了,央求楊大夫:“現(xiàn)在他的病情已經(jīng)很危重了,請您立刻就給他針灸吧?真的不能再等了!”楊繼洲權(quán)衡了一下,決定立刻施針,扎中脘與章門并配合艾灸,果然立刻就能飲食了。
啟示:腑病取中脘
中醫(yī)講:胃為六腑之長?!秲?nèi)經(jīng)》中也提到:大腸小腸皆屬于胃。痢疾病位在六腑之一的大腸。痢疾日久不愈,腸病影響胃主受納飲食的功能。而中脘是胃的募穴,又是六腑的會穴,可以統(tǒng)治胃病、腸病。配合脾的募穴——章門,可以增強健脾和胃的功能。
【醫(yī)案3】
至元己亥,廉臺王千戶年四十有五,領(lǐng)兵鎮(zhèn)漣水,此地卑濕,因勞役過度,飲食失節(jié),至秋深,瘧痢并作,月余不愈,飲食全減,形容贏瘦,乘馬轎以歸,時已仲冬,求予治之,具陳其由。診得脈弦細而微如蛛絲,身體沉重,手足寒逆,時復麻痹,皮膚痂疥,如癘風之狀,無力以動,心腹痞滿,嘔逆不止。此皆寒濕為病,久淹,真氣衰弱,形氣不足,病氣亦不足,陰陽皆不足也?!夺樈?jīng)》云:陰陽皆虛,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秲?nèi)經(jīng)》曰:損者益之,勞者溫之?!妒畡吩蒲a可去弱,先以理中湯加附子,溫養(yǎng)脾胃,散寒濕;澀可去脫,養(yǎng)臟湯加附子,固腸胃,止瀉痢,仍灸諸穴以并除之。《經(jīng)》云:府會太倉。即中脘也。先灸五七壯,以溫脾胃之氣,進美飲食,次灸氣海百壯,生發(fā)元氣,滋榮百脈,充實肌肉。復灸足三里,胃之合也,三七壯,引陽氣下交陰分,亦助胃氣。后灸陽輔二七壯,接續(xù)陽氣,令足脛溫暖,散清濕之邪。迨月余,病氣去,漸平復,今累遷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精神不減壯年。
(羅天益《衛(wèi)生寶鑒》)
故事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廉臺的王千戶四十五歲,率領(lǐng)軍隊駐扎在漣水這個地方。因為這個地方是個低地,十分潮濕,再加上過度勞累、飲食無規(guī)律,冬天一降臨,廉臺王就病了。他患了痢疾,終日腹痛欲瀉,發(fā)熱怕冷,一個多月還沒痊愈。這段時間里,他食量越來越少,形體越來越消瘦,只好回到京城治療、休養(yǎng)。羅天益大夫前來診治,發(fā)現(xiàn)他脈象弦細微弱,細的就像蜘蛛絲一樣,并且身體沉重,四肢冰冷,有時會麻木沒有知覺,皮膚上也有多處滲出結(jié)痂,食欲極差,老是感覺胃里脹脹的,時不時就呃逆打嗝。羅大夫認為這些癥狀都是寒濕之邪引起的,再加上自身的正氣不足,癥狀便纏綿難愈。他想起了過去所學,《靈樞經(jīng)》曾說:陰陽皆虛的病人最適合用灸法?!秲?nèi)經(jīng)》也說:虛損的病人要用補法、灸法?!妒畡氛f:“補可去弱,澀可去脫。”于是羅大夫選用附子理中湯溫養(yǎng)脾胃、散寒化濕;養(yǎng)臟湯加附子固澀腸胃,止瀉痢滑脫。并配合艾灸,以求治病除根。選穴有中脘,灸三十五壯,以溫養(yǎng)脾胃、增加食欲;再灸氣海百余壯,以激發(fā)一身元氣、滋養(yǎng)百脈、使肌肉豐滿;再灸胃的下合穴足三里二十一壯,助胃氣,還可引陽氣下行;最后灸陽輔十四壯,溫暖小腿,還可接續(xù)陽氣,清化寒濕之邪。一個多月過去了,身體的邪氣都被清除了,元氣也漸漸充盛,精神體態(tài)都恢復到患病之前。后來,王千戶一路官運亨通,升至侍衛(wèi)親軍督指揮使,相當于禁衛(wèi)軍的總指揮官,身體依舊像壯年時一樣。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