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望診
小兒科古代稱作啞科,因為小兒有病,口不能言;氣血未定,脈理難憑;所以全看醫(yī)生眼力辨別癥候。古人因此發(fā)展出一套望診的學問。
小兒無所用心,絕少七情致病,大多從“饑、寒”二字上得病,比如腸胃柔脆,容易傷食;皮毛不緊,易受風寒。所以,小兒病在古代也不是很復雜的問題。
但現(xiàn)在又有些復雜了,為什么呢?一是現(xiàn)在養(yǎng)育上出了問題,比如剖宮產(chǎn)多了;母親親自哺乳的少了;早教提前到母腹了;孩子活動得少了……二是醫(yī)藥太過度使用了,小孩兒吃的藥太多,臟腑就亂了。
無論如何,父母懂一些望診的知識總不是壞事,有助于甄別小兒病理。下面講一下中醫(yī)望診的幾個常識。
(1)察五部之色
小孩兒的病,當先從面部氣色觀察他。
五臟之病在面上的表現(xiàn),即與五部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為:額屬心,頦屬腎,鼻屬脾,左腮屬肝,右腮屬肺。平時要多注意五部的五色變化:如果面青是驚風之證,小兒肝魂不定,易驚風,天庭青暗主驚風’紅主內(nèi)熱。印堂青主驚瀉。鼻赤主脾熱;鼻黑胃氣衰敗,大兇;左腮發(fā)赤主肝經(jīng)有熱;右腮發(fā)赤主肺熱痰盛。承漿青主驚,黃主吐,黑主抽搐。
最主要的是,面青主驚風,面赤主火熱,黃色主傷食,白色主虛寒,黑主痛。
五臟與五色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表
五臟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五色
|
青
|
赤
|
黃
|
白
|
黑
|
(2)食、渴、便辨證
小孩兒的病,要問三項:①能吃不能吃;②渴不渴;③二便通不通。如發(fā)熱、無汗,病在表;內(nèi)熱、便硬,邪在里。晝煩夜靜為陽證,晝靜夜煩為陰證。胃壯者能食,胃弱者不能食。胃燥的干渴,胃濕盛的口不渴。便稠黏,穢氣難聞,為內(nèi)有滯熱,小便清白為虛寒。
(3)讀肢體語言
正常小孩兒肚子綿軟,手足溫曖,頭如青黛,唇如朱點,縱哭無多哭,雖眠不久眠。小孩兒不會裝病,五臟有病都會在體表有表現(xiàn)。比如肝主風,小兒肝風一動,會哭叫煩悶;心主熱,心病則驚悸不安;肺主氣,肺病則咳嗽多嚏;脾主困,脾病則吐瀉、嗜睡;小兒腎精不足則先天虛弱。
小孩兒氣乏,則囟門塌陷;血衰,則頭發(fā)如黃穗;脾冷則哈喇子多。
如果耳梢冷、尻骨冷、四肢冷,為痘疹欲發(fā)的癥候。如單指稍冷,氣血不足,恐發(fā)驚癇。小兒無故皺眉曲腰啼叫者為腹痛,兩耳常熱紅,有風熱。
○小兒推拿
小兒的病大多從起居飲食上得,所以小兒病不要急于上藥,也不宜針灸。多服藥,易氣血衰,多針灸,則破肉、損筋、敗胃、壞腸。對小兒病,大人要憐惜之,撫摩之。再說,人體有自愈能力,小兒處在生長發(fā)育的快速期,很多的問題隨生長過程可以解決,如果越俎代庖,妄下醫(yī)藥,有時難免弄巧成拙。
小兒病還有個特點,就是按《傷寒論》六經(jīng)辨證治療的話,一定會很快走到太陽經(jīng),病愈的表現(xiàn)可能是高熱一次,好把病邪徹底帶走,而父母一見小兒發(fā)熱,便方寸大亂,這樣每每功虧一簣。所以治療小兒疾患的最穩(wěn)妥的方法還是按摩、推拿。
針對小兒的三種常見病,我介紹一下中醫(yī)常用的幾種家庭治療法。
(1)推三關(guān),治脾胃不和
從小兒尾閭處沿脊柱上推,一邊推一邊提拉,至大椎穴,然后從上摩下。每天三次,可肥壯小兒,脾胃大開。
脊柱是督脈,主氣,陽氣足,則全身運化。從尾閭到腎腧(腰部)是尾閭關(guān),從腎腧到大椎是夾脊關(guān),從大椎到后腦是玉枕關(guān),背后三關(guān)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無論大人小孩兒,常按摩,身體強健。
(2)揉肚子,治腸胃不舒小兒的肚子一硬就是不好的征兆,要么大便干結(jié),要么發(fā)燒。所以要勤揉小兒肚腹,如揉面狀,或按摩他的肚臍,左右旋轉(zhuǎn)72次,再從心口向下推至小腹。
人背后有三關(guān),胸前有三焦,三焦通暢,三關(guān)運行,人就氣血平和,無病。所以,常揉腹,常推背,是養(yǎng)生大法。
(3)擦蔥姜湯,治慢驚風小兒流涕昏悶,大人可用蔥姜湯蘸指,先擦洗鼻孔,以通臟腑之氣。然后在小兒鼻孔兩邊擦洗數(shù)十次,由鼻梁再推至山根,上印堂,再分抹眉額,至兩太陽穴??芍委熞磺泻疅岣忻?,及按揉腦后風池穴,令小兒大哭,出汗,熱退。然后用柔軟的干布擦小兒頭面和身上的汗,不要招風。
(4)小兒高熱怎么辦?
小兒高熱是最讓父母擔心的了,就怕小兒抽風。小兒高熱時,—定要先辨別病證:如果是簡單的外感,就用鮮姜2片,蔥白1莖,大棗2枚煮水喝(量的問題隨年齡和體質(zhì)而變化),以出汗為愈,多注意休息。如果是食積,且不大便,就把鮮姜換成藥店的干姜10克,煮好晾涼后再加點童便做藥引子,因為干姜主里,鮮姜主表。
這只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如果父母能略通醫(yī)道,會開《傷寒論》中的方子,就更地道了。如果是嘔吐兼高熱,或出疹子,自己拿不準的話,還是要求助于醫(yī)生。
周歲前的小孩兒喂不進去藥湯怎么辦呢?母親可以把羹匙放在大哭的小孩兒嘴里,不要急于撤出羹匙,等小兒吞咽下去后再拿出,否則小寶寶會吐出來。還有些小藥對孩子也不錯,可以在家里常備,比如王氏保赤丸、小兒至寶丹等,很方便小兒服用,但要對癥才好。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