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胃黏膜具有保護胃壁不被胃液消化掉的重要功能,是胃內部的一道天然保護膜。然而在某些特殊的病況下,這層黏膜也會出現(xiàn)脫垂的情況,這在臨床上專門被稱之為胃黏膜脫垂癥。
胃黏膜脫垂癥主要是由于異常松弛的胃竇部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過幽門管脫入十二指腸球部所造成。一般情況,以下情況都可能引起胃黏膜脫垂癥:
(1) 當胃竇部分有炎癥時,黏膜的結締組織會變得松弛,再加上胃黏膜和黏膜下層出現(xiàn)的水腫、增生、肥厚等情況,容易形成冗長的黏膜皺襞。此時如果胃蠕動增強,那么黏膜皺襞就很易被送入幽門而形成胃黏膜脫垂。
(2) 如果黏膜肌層功能不良,在胃竇收縮時不能使胃竇黏膜保持正常的縱形皺襞,反而呈環(huán)形卷起,也容易導致被收縮的胃竇推送入幽門而形成胃黏膜脫垂。
(3) 當惡性病變浸潤黏膜時,也會造成黏膜增生冗長,喪失正常胃黏膜的活動性。隨著胃蠕動的增強,肥大的黏膜就很可能被當作異物擠出幽門管,導致胃黏膜脫垂。
(4) 當胃的解剖異常時,即胃竇存在一層黏膜隔,阻止了黏膜的逆行蠕動,也容易產生此病。
(5) 精神緊張、煙酒咖啡刺激、化學因素和機械性刺激等因素都可引起胃的劇烈蠕動,進而導致胃黏膜脫垂。
(6) 另外本病常與胃及十二指腸炎癥并存,但它們之問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相比較而言,胃黏膜脫垂癥多見于30~60歲男性,癥狀可輕可重。據相關調查,輕者大概占總患者的三分之一左右。對于這部分患者,胃黏膜脫垂后基本上可以自行復位,臨床上并沒什么癥狀表現(xiàn),或者即使出現(xiàn)也不過是腹脹、暖氣等一類不容易被注意的癥狀。但若嚴重時,即在部分胃黏膜脫入幽門而不能立即復位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xiàn)中上腹隱痛、燒灼痛甚至絞痛,并可能向后背部放射,并且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而且癥狀的出現(xiàn)常與患者體位有關,如右側臥位時容易發(fā)生,左側臥位時則較少,甚至不發(fā)生。另外也可能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
總結說來,也就是胃黏膜脫垂的病人一般并無特異性體征來識別。只有很嚴重的脫垂病人,我們才可能有時會在幽門部摸到一個柔軟的腫塊。另外其疼痛與體位的關系也可作為識別胃黏膜脫垂的一大特征。不過如果當患者懷疑有胃黏膜脫垂時,可到醫(yī)院采用X線攝片做出診斷。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假如確認患上了胃黏膜脫垂癥,該如何配合治療。
(1) 注意飲食,少吃多餐,并戒煙酒,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2) 注意體位,患者應盡可能采用左側臥位,避免右側臥位。
(3) 有幽門梗阻者應禁食,為胃腸減壓,并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4) 可在征得醫(yī)生同意的情況下,適當使用鎮(zhèn)靜藥和抗膽堿能類藥物,以抑制過強的胃蠕動進而減少脫垂機會。
總之,雖然胃黏膜脫垂癥聽著既不如胃炎胃潰瘍一般耳熟,也不如胃癌之類的嚴重嚇人,但如果這層保護膜一旦受損,其后果的嚴重性不言自明。從其病因來看,胃黏膜脫垂癥一般多是由于其他胃部疾病所引起的,因此我們除了從日常飲食習慣來預防外,還要注意一旦患上胃病就該積極配合治療,千萬不要一拖再拖,這樣除了會導致病情惡化外,還容易引發(fā)新的病癥,致使治療愈發(fā)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