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 臟腑養(yǎng)生 > 正文

耳穴補肺法

來源:國醫(yī)小鎮(zhèn)發(fā)布時間:2016/4/13
導讀:耳穴補肺療法是用針刺及壓豆、按壓等方法刺激耳穴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是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耳穴補肺療法是用針刺及壓豆、按壓等方法刺激耳穴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是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耳廓與人體各部存在著一種生理的內在聯(lián)系,在病理上也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反應規(guī)律。耳針治療內臟疾病,就是基于這一理論而應用于臨床的。當人體有病時,耳廓相應部位就會出現(xiàn)變色、突起、凹陷、水腫、充血、敏感點,甚至變小、缺損等征象。人們可借此診斷疾病,并刺激這些部位以防治疾病。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有一定規(guī)律,耳穴的分布好比一個在子宮內倒置的胎兒,頭在下,腳在上。一般來說,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垂,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與軀干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和對耳輪上、下腳;與內臟相應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xiàn)壓痛點、敏感點,以及皮膚特性改變、變形、變色等。這些耳廓上的反應點,就是耳針的穴位。在診斷明確后,就要擬定耳針處方,尋找反應點。反應點的探尋方法:用探針、火柴頭、針柄按壓,其有壓痛部位即是反應點。如果有數(shù)個反應點時,應再找出最敏感的點。亦可用耳穴探測儀測定耳廓皮膚電阻,其皮膚電阻低,導電量明顯增高者,即為反應點。反應點就是針刺、按壓的部位。常用方法介紹如下。

方1

【取穴】

(1)主穴:神門、交感、腎上腺、肺、支氣管、下屏尖、平喘、內分泌、三焦、皮質下。

(2)配穴:過敏性哮喘者,加過敏點、風溪;咽癢者,加咽喉點;便秘者,加大腸、直腸下段;鼻塞流涕者,加內鼻、外鼻;單純咳而不喘者,可不取平喘點;痰多者,加貼脾點。

【方法】耳廓用75%酒精棉球消毒并拭干后,用耳穴探測儀測定耳穴后,選用光滑顆粒較大的王不留行子粘于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膠布塊中間貼穴壓緊。囑患者每天自行按壓6次,以局部脹痛、耳廓發(fā)熱為度。3~5天換貼1次,每次貼壓一側,兩耳交替,10次為1個療程。

方2

【取穴】肺、心、脾、腎、扁桃體、內分泌、神門、交感、皮質下、腦干、膈肌、三焦、平喘、腰骶、直腸下段、胸椎。

【方法】剪取約0.5厘米寬、長短不限的膠布條,在膠布條中間粘上一行間距3毫米的王不留行子備用。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穴后拭干。取穴準確后,剪取長短適宜、粒數(shù)準確的膠布條粘于穴位上壓緊。為加強療效,同一耳穴的耳背對稱點亦可增貼,并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5~6次。一般5~7天換貼1次,3個月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在貼壓治療期間忌食雄雞、鯉魚等一切發(fā)物及引起過敏的食物。

方3

【取穴】交感、神門、腎、肝、脾、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支氣管、平喘、止喘、腦點、耳背肺、腎。

【方法】用耳穴探測儀在相應部位尋找敏感點,每次選10個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將粘有王不留行子的方形小膠布對緊穴位緊貼,加按片刻,使患者有微脹痛、發(fā)熱微汗為好,囑每日自行按壓3~8次。每次貼壓雙耳,每周1次,每次貼5天,休息2天,6次為1個療程。貼壓期間停服一切藥物。

方4

【取穴】支氣管、肺、腎上腺、前列腺。喘重者,加平喘穴,痰多者,加脾穴。

【方法】先將耳廓用75%酒精棉球消毒,再用耳穴探測儀或探棒找陽性反應點,然后將準備好的0.8厘米厘米膠布中心置1粒王不留行子,準確貼于陽性反應點上,輕輕按壓,使耳廓有發(fā)熱脹痛等反應,并囑家屬每日輕按4~6次,每次2~5分鐘,7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之間休息3天。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

 

 

原標題:耳穴補肺法
相關文章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

 
健康養(yǎng)生大數(sh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