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溫熱藥為主組成,具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溫經(jīng)通脈等作用,用以治療里寒證的方劑,統(tǒng)稱溫里劑。屬于“八法”中的“溫法”。
寒證有在表在里之分。表寒證,當以辛溫解表,而里寒證的治法與方劑則有別于此。
里寒證的形成,有因素體陽虛,陰寒內(nèi)生者;有外寒直中,深入臟腑者;也有因治療不當,寒邪乘虛而入或陽氣受損而致者。但不論何種原因,其治皆當以“寒者熱之”為原則。由于里寒證有臟腑經(jīng)絡部位之異,病情有輕重緩急之分,故本方劑可分為溫中祛寒、回陽救逆和溫經(jīng)散寒三類。
1、溫中祛寒劑
溫中祛寒劑,主要用于中焦虛寒證。脾胃屬土,位居中焦,主運化司升降。若脾胃陽氣虛弱,運化無權,升降失司,則會導致寒濕內(nèi)生。臨床癥見脘腹冷痛,肢體倦怠,手足不溫,或吞酸吐涎,惡心嘔吐,或腹痛便溏,不思飲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脈沉細或沉遲等。
溫中祛寒劑常以溫中祛寒藥干姜、吳茱萸、川椒為主配伍補氣健脾藥人參、白術等組成。代表方如理中丸、吳茱萸湯、小建中湯等。
2、回陽救逆劑
回陽救逆劑,主要用于陽氣衰微,內(nèi)外俱寒,甚至陰甚格陽或戴陽等證。臨床癥見四肢厥冷,精神萎靡,惡寒踡臥,下利清谷,甚則陽衰氣脫,汗出脈微等。此時非重用溫熱藥以回陽救逆不可。
回陽救逆劑常以附子、干姜、肉桂等為主。代表方如四逆湯、參附湯。
3、溫經(jīng)散寒劑
溫經(jīng)散寒劑,適用于陽氣不足,陰血亦弱,復有外寒傷于經(jīng)絡,血脈不利所致諸證。
溫經(jīng)散寒劑常以溫經(jīng)散寒藥桂枝、細辛、麻黃等為主,配合溫養(yǎng)氣血藥當歸、白芍、熟地黃等組成。代表方如當歸四逆湯、陽和湯。
寒為陰邪,最易傷人陽氣。因此,臨床表現(xiàn)多伴有陽虛氣弱之癥,故本類方劑的組成除以溫熱藥為主外,常需配人助陽補氣之品。
本方劑因其多由溫燥辛熱之品組成,適用于陽虛的里寒證。應用時首先應辨清寒熱真假,若屬真熱假寒者,嚴禁使用;其次應辨別寒證所在臟腑,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注意患者體質(zhì),素體陰虛或失血者,當注意用量,切不可過劑,以免重傷其陰或辛熱動血;如遇陰寒太盛,格陽于外,服熱藥入口即吐者,可予熱藥冷服,或于方內(nèi)少佐寒涼之品,以免格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