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 膳食養(yǎng)生 > 正文

銀翹散

來源:國醫(yī)小鎮(zhèn)發(fā)布時間:2020/6/30
導讀:【種類】辛涼解表劑?!緛碓础壳?,吳鞠通,《溫病條辨》?!窘M成】連翹15克,金銀花15克,荊芥穗4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6克,薄荷6克,淡竹葉4克,桔梗6克,生甘草5克?!居梅ā抗矠榇帜?,每服18克,以鮮蘆根湯送服?!竟τ谩啃翛鐾副?,清熱解毒?!局髦巍繙夭〕跗?。發(fā)熱,微惡…

【種類】辛涼解表劑。


【來源】清,吳鞠通,《溫病條辨》。


【組成】連翹15克,金銀花15克,荊芥穗4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6克,薄荷6克,淡竹葉4克,桔梗6克,生甘草5克。


【用法】共為粗末,每服18克,以鮮蘆根湯送服。


【功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溫病初起。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方解】本方是治療溫病初起的常用代表方劑。溫病初起,邪在衛(wèi)分,衛(wèi)氣被郁,開合失司,故見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等癥;溫邪自口鼻而入,壅于咽部,內(nèi)郁于肺,故咳嗽,咽喉疼痛;溫邪易傷津液,故初起即見口渴,舌邊尖紅。治當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方中重用金銀花、連翹為君藥,既能辛涼透邪,清熱解毒,又具有芳香辟穢的功效;荊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熱外出,此兩者雖為溫辛之品,但與大量辛涼藥配伍,可增強辛散透表之力,薄荷、牛蒡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并可解毒利咽,均為臣藥;蘆根、淡竹葉甘涼輕清,以清熱生津止渴,桔梗宣肺止咳,清利咽喉,同為方中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護胃安中,又可合桔梗清利咽喉,在方中為使之藥。本方辛散與清解并施,合而用之,共成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劑。


【臨床應用】


(1)辨證要點:《溫病條辨》稱本方為“辛涼平劑”,適用于溫病初起之風熱表證。以發(fā)熱,微惡風寒,口渴,咽痛為應用要點。


(2)加減化裁:原書方后列有加減法:“渴甚者,加天花粉;項腫咽痛者,加馬勃、玄參;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側(cè)柏炭、梔子炭;咳者,加杏仁,利肺氣;二三日病猶在肺,熱漸入里,加細生地黃、麥門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赤者,加知母、黃芩、梔子之苦寒,與麥、地之甘寒,合化陰氣,而治熱淫所勝。”此皆銀翹散證常見兼證之治法,臨證當領會其精神而靈活運用。本方亦可用于癰瘡初起而有風熱表證者,其時可酌加蒲公英、大青葉、紫花地丁等以加強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癰的作用。


(3)現(xiàn)代應用:現(xiàn)代本方常用于麻疹初起、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以及“乙腦”、“流腦”、腮腺炎等屬溫病初起,熱郁肺衛(wèi)見上述癥狀者。


本方與桑菊飲,均為治療溫病初起之辛涼解表劑,二方都用連翹、桔梗、甘草、薄荷、蘆根5味,但桑菊飲辛涼輕清,宣肺止咳之功較著;而本方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為優(yōu)。


【方歌】銀翹散主上焦疴,竹葉荊牛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辛涼平劑用時多。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內(nèi)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cè)二維碼關注

 

 

原標題:銀翹散
上一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下一篇:桑菊飲
相關文章
說兩句吧

網(wǎng)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

 
健康養(yǎng)生大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