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
【異名】
鶩肉、白鴨肉《名醫(yī)別錄》,家鴨《食療本草》,黑嘴白鴨《雷公炮炙藥性解》。
【基原】
為鴨科鴨屬動物家鴨的肉。全國各地均有出產(chǎn)。
【性狀】
體略扁平,腹面如舟底。嘴長而扁平,嘴緣有齒。頸長。翅短小。尾短。腳在體后,較短,有四趾,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殼、黑褐等不同。公鴨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且叫聲嘶啞。
【采收加工或制法】
四季均可宰殺,除去羽毛及內(nèi)臟,取肉鮮用。
【性味】味甘、微咸,性涼。
《食療本草》:“寒。”
《日華子本草》:“冷,微毒。”
李杲《食物本草》:“味甘,溫。無毒?!?/span>
《飲膳正要》:“味甘,冷,無毒?!?/span>
《日用本草》:“味甘,微涼,無毒
《飲食須知》:“味甘,性寒。黑鴨有毒?!?/span>
《滇南本草》:“味甘,性大寒。無毒。”
《雷公炮炙藥性解》:“味甘,性微寒,無毒。
《藥性切用》:“甘平微咸?!?/span>
《隨息居飲食譜》:“甘涼?!?/span>
【歸經(jīng)】入肺、脾、腎經(jīng)。
《雷公炮炙藥性解》:“入肺、腎二經(jīng)?!?/span>
《本草求真》:“入脾、胃,兼入肺、腎?!?/span>
《藥性切用》:“入肺、腎、血分?!?/span>
【功用】
補虛,滋陰,利水。適宜于陰虛體弱或陰虛火旺虛勞骨蒸,咳嗽,水腫者食用。
《名醫(yī)別錄》:“補虛,除熱,和臟腑,利水道。主小兒驚癇?!?/span>
《食療本草》:“補虛,消毒熱,利水道,及小兒熱驚癇,頭生瘡腫?!?/span>
《日華子本草》:“補虛,消熱毒,利小腸,止驚癇,解丹毒,止痢?!?/span>
李杲《食物本草》:“主補虛除熱,和臟腑,利水道,消脹,止驚癇,解丹毒,止痢血,解毒。”
《日用本草》:“療風(fēng)虛寒熱,和臟腑,利水道,除熱補虛?!?/span>
《滇南本草》:“治風(fēng)寒,水腫、氣腫。解丹毒,止熱?。豪哮喭i蹄煮食,補氣而肥體、健中;同雞煮食,治血暈頭痛。”
《雷公炮炙藥性解》:“主大補虛勞,最消熱毒,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span>
《本草匯言》(引葛可久):“補虛羸勞熱骨蒸之藥也?!?/span>
《藥性切用》:“補陰退熱,利水化痰。黑嘴白毛鳳頂者,為滋補虛勞專藥。”
《隨息居飲食譜》:“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yǎng)胃生津,止嗽息驚,消螺螄積?!?/span>
【服食方法】
可煮、燉、燒、燴、煨、烤后食用,或與米同煮粥、與其他蔬菜一起炒、燉后食用。
《本草匯言》(引金山臺):“以五味調(diào)和,作羹食更佳?!?/span>
【服食宜忌】
患外感,脾胃虛寒,胃腹冷痛、腹瀉,女子經(jīng)期、腸風(fēng)下血者禁食或慎食。
《千金要方·食治篇》:“六月勿食鶩肉,傷人神氣。”
《食療本草》:“白鴨肉最良。黑鴨肉有毒,滑中,發(fā)冷利、腳氣,不可食。目白者,殺人?!?/span>
《日華子本草》:“綠頭者佳?!?/span>
李杲《食物本草》:“鴨肉并卵并不可與鱉肉同食,能害人。又云:鴨肉不可與胡桃、豆豉同食?!?/span>
《飲食須知》:“腸風(fēng)下血人不可食鴨。過食鴨肉所傷成瘕者,以糯米泔溫服一二盞,漸消?!?/span>
《滇南本草》:“老鴨同豬蹄煮食,補氣而肥體、健中。忌同牛肉煮食,若食者,冷骨而散血。同雞煮食,治血暈頭痛。”
《本草匯言》(引金山臺):“如病痢疾人食之,病轉(zhuǎn)劇,切戒。”
《隨息居飲食譜》:“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外感未清,痞脹腳氣,便瀉,腸風(fēng)皆忌之?!?/span>
【食療方】
1.治卒大腹水病取青雄鴨,以水五升,煮取飲汁一升,稍稍飲,令盡,厚覆之,取汗佳。(《附廣肘后方》)
2.去卒煩熱鴨肉,和蔥、豉煮汁飲之。(《食療本草》)
3.治水氣脹滿,浮腫,小便澀少白鴨一只,去毛、腸,湯洗,饋飯半升。以飯、姜、椒釀鑲鴨腹中縫定,如法蒸,候熟,食之。(《食醫(yī)心鑒》)
4.治十種水病青鴨羹:青頭鴨一只(退凈),草果五個。上件,用赤小豆半升,入鴨腹內(nèi)煮熟,五味調(diào),空心食。(《飲膳正要》)
5.治病后體虛陳鴨(老鴨)1只,加配料,燉熟,分2~3次吃。(《廣西藥物動物》)
【儲藏】鮮食或暫冷凍或煮熟之后冷凍保存。
【食論】
鴨肉的營養(yǎng)價值與雞肉相仿。但在中醫(yī)看來,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凡體內(nèi)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zhì)虛弱、食欲不振、發(fā)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