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 膳食養(yǎng)生 > 正文

春日養(yǎng)肝,多吃甜少吃酸

來源:國醫(yī)小鎮(zhèn)發(fā)布時間:2016/3/23
導讀: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周岱翰教授結合古代典籍中的記載提醒說,春天少吃味酸的食物,多吃甘平的食物,更有利于護肝健脾。


廣州的濕熱天又到了,此時節(jié)吃些什么才有益呢?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周岱翰教授結合古代典籍中的記載提醒說,春天少吃味酸的食物,多吃甘平的食物,更有利于護肝健脾。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

春不食肝,為肝氣旺,脾氣??;若食肝,則又補肝,脾氣尤敗甚,不可救。

——明-高濂《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

增甘健脾少酸護肝

“中醫(yī)將食物分為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入五臟,也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

、辛入肺、咸入腎?!敝芙淌诜Q,春天生機勃發(fā),正是肝氣條達之時,酸味入肝,具有收斂

之效,要適可而止,過則可能影響陽氣的升發(fā)和肝氣的疏泄,甚至會致肝郁或肝火更旺,容易傷及脾胃。因此,孫思邈建議要“省”之?!笆 弊衷诖藨庾鳌吧佟保恰笆÷浴辈怀灾?。

另外,經過冬天、特別是春節(jié)前后的厚味滋養(yǎng),不少人脾胃超“負荷運轉”,時下除了氣溫回升之外,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增加,“濕邪困脾”。因此,在飲食應盡量清淡可口,建議可多吃些味甘平的食物以“醒脾”,如蔬果類的南瓜、扁豆、馬蹄、菠菜、芹菜、萵筍、胡蘿卜、花菜、油菜等,或者魚、肉類的鯽魚、鱸魚、雞肉、牛肉等。

而從五行跟五臟的關系來看,脾屬“土”,肝屬“木”,脾健則“土固”,土固可以御“木侮”,因此,以甘養(yǎng)脾間接也能起到護肝、益肝之效。

春季“以肝補肝”不太妥

許多注重飲食養(yǎng)生的人都知道春季是養(yǎng)肝的好時節(jié),而民間以及祖國醫(yī)學素有“以形補形”之說,中醫(yī)認為肝開竅于目,因肝虛而致“夜盲癥”(缺乏維生素A),選豬、牛肝(富含維生素A)以臟補臟來治療,隋代巢元方、唐代孫思邈等皆有記載。有些人便按照“以肝補肝”的方法,不時買些動物肝臟來進行食補。周教授提醒說,這種做法不太妥當,應該辨證論治,“有是病而用是藥”。

周教授認為,如果機體不虛,陰陽平衡,就不要偏食或過食動物內臟,對于代謝旺盛的人群來說,偶爾吃些無妨,但動物內臟蛋白質、膽固醇和礦物質(如銅)等含量也相對較高,肝膽、腎病、痛風及血脂偏高者應根據自身病情,注意少吃或不吃內臟。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

 
健康養(yǎng)生大數(sh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