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086-1088頁。
【處方】人工牛黃、金銀花、蜈蚣、炮山甲、蟾酥、蒲公英、半枝蓮、山慈菇、莪術(shù)、白花蛇舌草、苦參、龍葵、珍珠、大黃、黃藥子、乳香(制)、沒藥(制)、醋延胡索、紅花、姜半夏、黨參、黃芪、刺五加、砂仁。
【制法】以上二十四味,金銀花、蒲公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苦參、龍葵、黃藥子、黃芪和刺五加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第三次1小時,煎液濾過,濾液合并,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75℃)的清膏;乳香、沒藥加熱溶化,用粗紗布濾過,濾液合并,加入上述清膏中;人工牛黃、珍珠研成極細粉;其余蜈蚣等十一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極細粉混勻,加入清膏中,攪拌均勻,干燥,粉碎成細粉,混勻,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nèi)容物為棕黃色至棕色的粉末;氣微,味苦、辛、麻。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益氣化痰。
【主治】用于晚期胃癌、食管癌患者痰濕瘀阻及氣滯血瘀證。
【用法與用量】飯后用溫開水送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42日為一療程。
【注意】孕婦忌服。用藥早期偶有惡心,可自行緩解。超量服用時,少數(shù)患者可見惡心、納差。
【規(guī)格】每粒裝0.3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