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626頁。
【處方】化橘紅66g、法半夏33g、陳皮44g、茯苓44g、甘草22g、炒紫蘇子33g、炒苦杏仁(去皮炒)44g、紫菀33g、款冬花22g、麥冬44g、瓜蔞皮44g、知母22g、桔梗33g、地黃44g、石膏44g。
【制法】以上十五味,石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化橘紅、陳皮、款冬花、苦杏仁四味用水蒸氣蒸餾,收集蒸餾液250ml;藥液濾過,濾液加乙醇使含醇量達到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其余法半夏等十味,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勻,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依法滲漉,收集漉液2700ml,與上述備用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與石膏水煎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06(50℃)的清膏。加入蔗糖80g,煮沸,靜置24小時,濾過,加入用適量熱水溶解的羥苯乙酯0.3g、苯甲酸0.5g及蒸餾液,加水調整總量至950mh攪勻,冷藏48小時,取上清液,灌封,滅菌,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液體;氣香,味甜、微苦。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
【主治】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兒童遵醫(yī)囑。
【注意】忌食辛辣油膩。
【規(guī)格】每支裝1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