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guó)藥典》2015年版597、598頁(yè)。
【處方】炙黃芪53g、黨參53g、山藥(酒炒)53g、炙甘草13g、熟地黃53g、當(dāng)歸80g、阿膠(蛤粉制)53g、白術(shù)53g茯苓40g、鹽杜仲40g、川芎40g、陳皮27g、香附(醋鹽炙)80g、肉桂27g、三七(熟)27g、砂仁(去殼鹽炙)27g、桑寄生40g、益母草53g、鹽小茴香13g、牛膝13g、木香13g、酒白芍53g、丁香7g、艾葉(醋炙)80g、鹽益智仁27g、醋延胡索13g、肉蓯蓉40g、酒續(xù)斷40g、地榆(醋炙)53g、荊芥(醋炙)40g、酸棗仁(鹽炙)53g、海螵蛸53g、麥冬27g、椿皮27g、酒黃芩53g、白薇13g。
【制法】以上三十六味,山藥、茯苓、肉桂、鹽小茴香、丁香、三七、砂仁、木香、阿膠、香附18g粉碎成細(xì)粉,混勻備用。其余炙黃芪等二十六味與剩余香附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1.5小時(shí),第二次1小時(shí),煎液濾過(guò),濾液合并,減壓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1.15-1.25(60-80℃),放冷,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靜置10小時(shí)以上,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為1.30-1.35(60-80℃)的稠膏,干燥,粉碎,加入上述藥粉和適量二氧化硅和液狀石蠟混勻,或制粒,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nèi)容物為棕黃色至棕紅色的顆粒和粉末或粉末;氣清香,味苦、微澀。
【功效】益氣養(yǎng)血,補(bǔ)腎暖宮。
【主治】用于氣血兩虧,腎虛宮冷,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腰膝冷痛,宮冷不孕。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3次。
【注意】感冒發(fā)熱者禁用。
【規(guī)格】每粒裝0.35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