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三椏苦(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三叉苦來源于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以根及葉入藥。產(chǎn)于我國南部各省區(qū)。全年可采,根洗凈,切片曬干備用;葉陰干備用。

植物名三椏苦

拼音SanYaKu

學(xué)名Evodia lepta (Spreng.) Merr.

別名三腳鱉、三支槍、白蕓香、石蛤骨、三岔葉、消黃散、郎晚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蕓香目

亞目蕓香亞目

蕓香科

亞科蕓香亞科

吳茱萸屬

吳茱萸組

植物形態(tài)

喬木,樹皮灰白或灰綠色,光滑,縱向淺裂,嫩枝的節(jié)部常呈壓扁狀,小枝的髓部大,枝葉無毛。3小葉,有時偶有2小葉或單小葉同時存在,葉柄基部稍增粗,小葉長橢圓形,兩端尖,有時倒卵狀橢圓形,長6-20厘米,寬2-8厘米,全緣,油點多;小葉柄甚短?;ㄐ蛞干?,很少同時有頂生,長4-12厘米,花甚多;萼片及花瓣均4片;萼片細(xì)小,長約0.5毫米;花瓣淡黃或白色,長1.5-2毫米,常有透明油點,干后油點變暗褐至褐黑色;雄花的退化雌蕊細(xì)墊狀凸起,密被白色短毛;雌花的不育雄蕊有花藥而無花粉,花柱與子房等長或略短,柱頭頭狀。分果瓣淡黃或茶褐色,散生肉眼可見的透明油點,每分果瓣有1種子;種子長3-4毫米,厚2-3毫米,藍(lán)黑色,有光澤?;ㄆ?-6月,果期7-10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臺灣、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及云南南部,最北限約在北緯25°,西南至云南騰沖縣。生于平地至海拔2000米山地,常見于較陰蔽的山谷濕潤地方,陽坡灌木叢中偶有生長。越南、老撾、泰國等也有。(《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根、葉、果都用作草藥。味苦。性寒,一說其根有小毒。在我國及越南、老撾、柬埔寨均用作清熱解毒劑。廣東“涼茶”中,多有此料,用其根、莖枝,作消暑清熱劑。(《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三椏苦
詞條標(biāo)簽:三椏苦,三丫苦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