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葉下珠(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葉下珠為大戟科植物葉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主產(chǎn)長江流域至南部各省。

植物名葉下珠

拼音YeXiaZhu

學(xué)名Phyllanthus urinaria L.

別名陰陽草、假油樹、珍珠草、珠仔草、蓖其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大戟目

亞目大戟亞目

大戟科

亞科葉下珠亞科

葉下珠族

葉下珠屬

亞屬葉下珠亞屬

葉下珠組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莖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傾臥而后上升;枝具翅狀縱棱,上部被-縱列疏短柔毛。葉片紙質(zhì),因葉柄扭轉(zhuǎn)而呈羽狀排列,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10毫米,寬2-5毫米,頂端圓、鈍或急尖而有小尖頭,下面灰綠色,近邊緣或邊緣有1-3列短粗毛;側(cè)脈每邊4-5條,明顯;葉柄極短;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ù菩弁?,直徑約4毫米;雄花:2-4朵簇生于葉腋,通常僅上面1朵開花,下面的很??;花梗長約0.5毫米,基部有苞片1-2枚;萼片6,倒卵形,長約0.6毫米,頂端鈍;雄蕊3,花絲全部合生成柱狀;花粉粒長球形,通常具5孔溝,少數(shù)3、4、6孔溝,內(nèi)孔橫長橢圓形;花盤腺體6,分離,與萼片互生;雌花:單生于小枝中下部的葉腋內(nèi);花梗長約0.5毫米;萼片6,近相等,卵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邊緣膜質(zhì),黃白色;花盤圓盤狀,邊全緣;子房卵狀,有鱗片狀凸起,花柱分離,頂端2裂,裂片彎卷。蒴果圓球狀,直徑1-2毫米,紅色,表面具-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開裂后軸柱宿存;種子長1.2毫米,橙黃色?;ㄆ?-6月,果期7-11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于河北、山西、陜西、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省區(qū),通常生于海拔500米以下曠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緣,在云南海拔1100米的濕潤山坡草地亦見有生長。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南美。(《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jià)植

藥用,全草有解毒、消炎、清熱止瀉、利尿之效,可治赤目腫痛、腸炎腹瀉、痢疾、肝炎、小兒疳積、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等。(《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葉下珠
詞條標(biāo)簽:葉下珠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jià)值藥用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