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飛揚草(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飛揚草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Euphorbia hirtaI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挖,洗凈,曬干。產(chǎn)于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

植物名飛揚草

拼音FeiYangCao

學(xué)名Euphorbia hirta L.

別名乳籽草、飛相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大戟目

亞目大戟亞目

大戟科

亞科大戟亞科

大戟族

大戟屬

亞屬地錦草亞屬

聚生花序組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根纖細,長5-11厘米,直徑3-5毫米,常不分枝,偶3-5分枝。莖單一,自中部向上分枝或不分枝,高30-60(70)厘米,直徑約3毫米,被褐色或黃褐色的多細胞粗硬毛。葉對生,披針狀長圓形、長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厘米,寬5-13毫米,先端極尖或鈍,基部略偏斜;邊緣于中部以上有細鋸齒,中部以下較少或全緣;葉面綠色,葉背灰綠色,有時具紫色斑,兩面均具柔毛,葉背面脈上的毛較密;葉柄極短,長1-2毫米?;ㄐ蚨鄶?shù),于葉腋處密集成頭狀,基部無梗或僅具極短的柄,變化較大,且具柔毛;總苞鐘狀,高與直徑各約1毫米,被柔毛,邊緣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腺體4,近于杯狀,邊緣具白色附屬物;雄花數(shù)枚,微達總苞邊緣;雌花1枚,具短梗,伸出總苞之外;子房三棱狀,被少許柔毛;花柱3,分離;柱頭2淺裂。蒴果三棱狀,長與直徑均約1-1.5毫米,被短柔毛,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近圓狀四梭,每個棱面有數(shù)個縱糟,無種阜。花果期6-12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于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路旁、草叢、灌叢及山坡,多見于砂質(zhì)土。分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全草入藥,可治痢疾、腸炎、皮膚濕疹、皮炎、癤腫等;鮮汁外用治癬類。(《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飛揚草
詞條標(biāo)簽:飛揚草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