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草蓯蓉(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草蓯蓉為列當科植物草蓯蓉Boschniakia rossica (Cham. et Schlecht.) Fedtsch.的全草。5-8月采收,曬干或晾干后切段。產(chǎn)黑龍江、吉林和內(nèi)蒙古。

植物名草蓯蓉

拼音CaoCongRong

學名Boschniakia rossica (Cham. et Schlecht.) Fedts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列當科

草蓯蓉屬

植物形態(tài)

植株高15-35厘米,全體近無毛。根狀莖橫走,圓柱狀,通常有2-3條直立的莖,莖不分枝,粗壯,中部直徑1.5-2厘米,基部增粗。葉密集生于莖近基部,向上漸變稀疏,三角形或?qū)捖褷钊切危L、寬約為6-8(-10)毫米?;ㄐ蛩霠睿瑘A柱形,長7-22厘米,直1徑1.5-2.5厘米;苞片1枚,寬卵形或近圓形,長5-8毫米,寬5-10毫米,外面無毛,邊緣被短柔毛;小苞片無;花梗長1-2毫米,或幾無梗,果期可伸長到5-8毫米?;ㄝ啾瓲睿L5-7毫米,頂端不整齊地3-5齒裂;裂片狹三角形或披針形,不等長,后面2枚常較小或近無,前面3枚長2.5-3.5毫米,邊緣被短柔毛。花冠寬鐘狀,暗紫色或暗紫紅色,筒膨大成囊狀;上唇直立,近盔狀,長5-7毫米,邊緣被短柔毛,下唇極短,3裂,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常向外反折。雄蕊4枚,花絲著生于距筒基部2.5-3.5毫米處,梢伸出花冠之外,長5.5-6.5毫米,基部疏被柔毛,向上漸變無毛,花藥卵形,長約1.2毫米,無毛,藥隔較寬。雌蕊由2合生心皮組成,子房近球形,直徑3-4毫米,胎座2,橫切面T形,花柱長5-7毫米,無毛,柱頭2淺裂。蒴果近球形,長8-10毫米,直徑6-8毫米,2瓣開裂,頂端常具宿存的花柱基部,斜喙狀。種子橢圓球形,長約0.4-0.5毫米,直徑約0.2毫米,種皮具網(wǎng)狀紋飾,、網(wǎng)眼多邊形,不呈漏斗狀,網(wǎng)眼內(nèi)具規(guī)則的細網(wǎng)狀紋飾?;ㄆ?-7月,果期7-9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黑龍江、吉林和內(nèi)蒙古。生于山坡、林下低濕處及河邊,海拔1500-1800米;常寄生于愷木屬Alnus Mill.植物根上。朝鮮、日本和蘇聯(lián)的西伯利亞地區(qū)也有分布。(《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全草入藥,為中藥肉蓯蓉的代用品,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效,主治腎虛陽萎、腰關(guān)節(jié)冷痛、便秘等。(《中國植物志》)

原標題:草蓯蓉
詞條標簽:草蓯蓉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