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烏頭(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川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須根及泥沙,曬干。主產(chǎn)四川。

植物名烏頭

拼音WuTou

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別名草烏、烏藥、鹽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毛茛目

毛茛科

亞科金蓮花亞科

翠雀族

烏頭屬

亞屬烏頭亞屬

烏頭組

蔓烏頭系

植物形態(tài)

塊根倒圓錐形,長2-4厘米,粗1-1.6厘米。莖高60-150(-20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離生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有長柄;葉片薄革質(zhì)或紙質(zhì),五角形,長6-11厘米,寬9-15厘米,基部淺心形三裂達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寬菱形,有時倒卵狀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時短漸尖近羽狀分裂,二回裂片約2對,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齒,間或全緣,側(cè)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脈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厘米,疏被短柔毛。頂生總狀花序長6-10(-25)厘米;軸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狹卵形至披針形;花梗長1.5-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長3-5(10)毫米,寬0.5-0.8(-2)毫米;萼片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長1.7-2.2厘米,下緣稍凹,喙不明顯,側(cè)萼片長1.5-2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1.1厘米,唇長約6毫米,微凹,距長(1-)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無毛或疏被短毛,花絲有2小齒或全緣;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蓇葖長1.5-1.8厘米;種子長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橫膜翅。9-10月開花。(《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在我國分布于云南東部、四川、湖北、貴州、湖南、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江西、浙江、江蘇、安徽、陜西南部、河南南部、山東東部、遼寧南部。在四川西部、陜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帶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間,在沿海諸省分布于100-500米間;生山地草坡或灌叢中。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通常藥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稱“川烏”,側(cè)根(子根)則稱“附子”,所含的化學成分有次烏頭堿、烏頭堿、新烏頭堿、塔拉地薩敏、川烏堿甲、川烏堿乙等化合物(藥學學報,12卷7期)。在醫(yī)療上,附子治大汗亡陽,四肢厥逆,霍亂轉(zhuǎn)筋,脈微欲絕,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陽痿,水腫,脾陽衰弱的泄瀉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痹,腳氣等癥(中藥志);川烏治中風,拘攣疼痛,半身不遂,風痰積聚,癲癎等癥(中藥材手冊)。塊根可作箭毒,李時珍指出:“草烏頭取汁曬為毒藥,射禽獸,故有射網(wǎng)之稱”;也可作土農(nóng)藥,消滅農(nóng)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蟲害(《中國土農(nóng)藥志》)。(《中國植物志》)

原標題:烏頭
詞條標簽:烏頭,川烏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