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黃水枝(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黃水枝為虎耳草科植物黃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的全草。4-10月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產(chǎn)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中藥名稱黃水枝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HERBA TIARELLAE POLYPHYLLAE

  • 別 名博落、高腳銅告牌、紫背金錢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虎耳草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

來源

本品為虎耳草科植物黃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的全草。(《中華本草》)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4-10月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中華本草》)

藥材性狀

根莖細(xì)圓柱形,直徑3-6mm。表面褐色,具多數(shù)黃褐色鱗片及須根。莖細(xì),圓柱形,有縱溝紋,長22-44cm,直徑3-6mm,灰綠色,被白色柔毛。葉多破碎,基生葉卵圓形或心形,長2-8cm,寬2.2-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和腺毛,上面疏被腺毛,葉柄長5-15cm,被長柔毛和腺毛;莖生葉較小,掌狀脈5出,較明顯,葉柄短。有時(shí)可見枝端有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有的可見蒴果,長約1cm,具2角。氣微,味苦。(《中華本草》)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寒。(《中華本草》)

藥材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中華本草》)

藥材主治

主治瘡癤,無名腫毒,咳嗽,氣喘,肝炎,跌打損傷。(《中華本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中華本草》)

中藥配伍

1.治瘡癤,無名腫毒:黃水枝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夏枯草15g,銀花藤15g。水煎服。并用鮮黃水枝全草搗爛外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黃水瘡:黃水枝葉6g,龍葵葉6g,木芙蓉葉6g,黃柏6g,枯礬6g。研細(xì)末,摻患處。(《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咳嗽氣急:(黃水枝)全草30g,芫荽菜12-15g。水煎,沖紅糖,每日早晚飯前各服1次。忌食酸、辣、芥菜、蘿卜菜。(《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無名腫毒,瘡癤,肝炎。”
2.《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治瘡癤腫痛,肝炎,咳嗽氣喘?!?/span>

原標(biāo)題:黃水枝
詞條標(biāo)簽:黃水枝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