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烏毛蕨貫眾(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烏毛蕨貫眾為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的根莖。春、秋采挖根莖,削去葉柄、須根,除凈泥土,鮮用或曬干。主產于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 中藥名稱烏毛蕨貫眾

  • 中藥學名(拉丁名)RHIZOMA BLECHNI

  • 別 名青蕨倪、大英雄、大蕨鋸草

  • 所屬功效類驅蟲藥

  • 烏毛蕨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來源

本品為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的根莖。(《中華本草》)

本品為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的干燥根莖及葉柄殘基。(《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04年版》)

 

分布產地

主產于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春、秋采挖根莖,削去葉柄、須根,除凈泥土,鮮用或曬干。(《中華本草》)

全年可采收,削去葉柄、須根,洗凈,曬干;或趁鮮時切成塊、片,曬干。(《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根莖呈圓柱形或棱柱形,上端稍大,長10-20cm,直徑5-6cm;棕褐色或黑褐色。根莖直立,粗壯,密被有空洞的葉柄殘基及須很和鱗片,葉柄殘基扁圓柱形,表面被黑褐色伏生的鱗片,脫落處呈小突起,粗糙;質堅硬,橫斷面多呈空洞狀,皮部薄,有10余個點狀維管束,環(huán)列,內面2個稍大。葉柄基部較粗,外側有一瘤狀突起,簇生10余條須根。氣微弱而特異,味微澀。(《中華本草》)

本品全體呈圓柱形或棱柱形,切片者多為斜形片、塊,厚約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密布中空的葉柄殘基、殘基周圍密生棕褐色的鱗片及棕黑色須根。葉柄殘基扁圓柱形,外側有一瘤狀突起,其上簇生十余條須根,質硬如小竹枝,難折斷。斷面不平坦,橫斷面中央多呈空洞狀,皮部薄,有十數(shù)個點狀纖維管束,排列成環(huán),內方的兩個稍大。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04年版》)

性味歸經

苦,涼。(《中華本草》)

苦,涼。歸肝、胃經。(《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04年版》)

藥材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蟲。(《中華本草》)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驅蟲。(《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04年版》)

藥材主治

主治感冒,頭痛,腮腺炎,癰腫,跌打損傷,鼻衄,吐血,血崩,帶下,腸道寄生蟲。(《中華本草》)

用于風熱感冒,溫熱斑疹,吐血,衄血,腸風便血,血痢,血崩,帶下,驅絳蟲、蛔蟲、蟯蟲等。(《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04年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涂。(《中華本草》)

3~12g,水煎服。(《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04年版》)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04年版》)

中藥配伍

1.治流感,乙腦:烏毛蕨12g,板藍根15g,大青葉12g。水煎服。
2.治腮腺炎:烏毛蕨15g,海金沙藤15g,大青葉12g。水煎服。
3.治蛔蟲病,鉤蟲?。簽趺?5g,使君子9g。水煎服。(1-3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中藥炮制

去除雜質,洗凈,用清水浸潤,取出,早晚各灑水一次,悶潤,切片,曬干。(《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04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臺灣藥用植物志》:“嫩芽治頭痛,腹痛,腫瘍,外傷?!?/span>
2.《廣西民族藥簡編》:“治感冒,驅蛔蟲,預防流感、流腦?!?/span>

原標題:烏毛蕨貫眾
詞條標簽:烏毛蕨,烏毛蕨貫眾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