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牡丹皮(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牡丹皮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細根和泥沙,剝取根皮,曬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曬干。前者習稱連丹皮,后者習稱刮丹皮。主產于安徽、四川、山東等地。安徽銅陵所產的質量最佳。

  • 中藥名稱牡丹皮

  • 中藥學名(拉丁名)MOUTAN CORTEX

  • 別 名丹皮、牡丹根皮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毛茛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安徽、四川、山東等地。安徽

來源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地

主產于安徽、四川、山東等地。安徽銅陵所產的質量最佳。

入藥部位

采收加工

季采挖根部,除去細根和泥沙,剝取根皮,曬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曬干。前者習稱連丹皮,后者習稱刮丹皮。(《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連丹皮: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卷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和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fā)亮的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紅棕色或淡灰黃色,有時可見灰褐色斑點狀殘存外皮。(《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跌撲傷痛,癰腫瘡毒。(《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6-12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孕婦慎用。(《中國藥典2020》)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淡紅棕色。淀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16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飛鳥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9-45μm,有時含晶細胞連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含數個簇晶。連丹皮可見木栓細胞長方形,壁稍厚,淺紅色。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丙酮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一乙酸乙酯一冰醋酸(4:1:0.1)為展開荊,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傷寒熱毒發(fā)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jié))。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圣濟總錄》牡丹湯)
2.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干漆(燒煙盡)半兩。水二鐘,煎一鐘服。(《諸證辨疑》)
3.治傷寒及溫病應發(fā)汗而不發(fā)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4.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招陌诇掳偻琛#ā睹貍鲀雀涷炁啤罚?/span>
5.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藥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上七味粗搗篩。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濟總錄》牡丹湯)
6.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fā)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7.治懸癰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發(fā)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本草匯言》將軍散)
8.治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補缺肘后方》)
9.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10.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中藥炮制

迅速洗凈,潤后切薄片,曬干。(《中國藥典2020》)

道地性

淮藥

相關論述

1.張元素:牡丹皮,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仲景八味丸用之,能瀉陰中之火。牡丹皮入手厥陰、足少陰,治無汗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陰、手少陽,治有汗骨蒸也。牡丹皮治無汗之骨蒸,須與青蒿子、天麥門冬、沙參、地黃、五味子、牛膝、枸杞之屬同用,始得其力。
2.李杲: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
3.《本草綱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后人乃專以黃蘗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
4.《本草經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寒熱者,陰虛血熱之候也。中風瘛疭、痙、驚癇,皆陰虛內熱,營血不足之故。熱去則血涼,涼則新血生、陰氣復,陰氣復則火不炎而無因熱生風之證矣,故悉主之。癰瘡者,熱壅血瘀而成也。涼血行血,故療癰瘡。辛能散血,苦能瀉熱,故能除血分邪氣,及癥堅瘀血留舍腸胃。臟屬陰而藏精,喜清而惡熱,熱除則五臟自安矣?!秳e錄》并主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者,泄熱涼血之功也。甄權又主經脈不通,血瀝腰痛,此皆血因熱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無汗,及小兒天行痘瘡,血熱。東垣謂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亦此意也。
5.《本草匯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師方》用牡丹皮,同當歸、熟地則補血;同莪術、桃仁則破血;同生地、芩、連則涼血;同肉桂、炮姜則暖血;同川芎、白芍藥則調血;同牛膝、紅花則活血;同枸杞、阿膠則生血;同香附、牛膝、歸、芎,又能調氣而和血。若夫陰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藥不能去;產后諸疾,非配歸、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順氣疏肝,和以青皮、柴胡;達痰開郁,和以貝母、半夏。若用于瘍科排膿、托毒、涼血之際,必協(xié)乳香、沒藥、白芷、羌活、連翹、金銀花輩,乃有濟也。牡丹皮,清心,養(yǎng)腎,和肝,利包絡,并治四經血分伏火。血中氣藥也。善治女人經脈不通,及產后惡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撲瘀血,凡一切血氣為病,統(tǒng)能治之。蓋其氣香,香可以調氣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氣而止血;其性涼,涼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陳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權方治女人血因熱而將枯,腰脊疼痛,夜熱煩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驗。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沖,陰虛發(fā)熱。又按《本經》主寒熱,中風瘛疭、痙、驚癇邪氣諸癥,總屬血分為眚。然寒熱,中風,此指傷寒熱入血室之中風,非指老人氣虛痰厥之中風也。其文先之以寒熱二字,繼之以瘛疭驚癇可知已,況瘛疭、驚癇,正血得熱而變現,寒熱又屬少陽所主者也。
6.《本草正》:丹皮,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緩,總之,性味和緩,原無補性。但其微涼辛,能和血、涼血、生血,除煩熱,善行血滯。滯去而郁熱自解,故亦退熱。用此者,用其行血滯而不峻。
7.《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蓋腎惡燥,燥則水不歸元,宜用辛以潤之,涼以清之,丹皮為力;腎欲堅,以火傷之則不堅,宜從其性以補之,川柏為使。
8.《本草求真》: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勝。蓋黃柏苦寒而燥,初則傷胃,久則傷陽,苦燥之性徒存,而補陰之功絕少,丹皮能瀉陰中之火,使火退而陰生,所以入足少陰而佐滋補之用,較之黃柏不啻霄壤矣。
9.重慶堂隨筆》:丹皮雖非熱藥,而氣香味辛,為血中氣藥,專于行血破瘀,故能墮胎,消癖。所謂能止血者,瘀去則新血自安,非丹皮真能止血也。血虛而感風寒者,可用以發(fā)汗,若無瘀而血熱妄行,及血虛而無外感者,皆不可用,惟入于養(yǎng)陰劑中,則陰藥借以宣行而不滯,并可收其涼血之功,故陰虛熱入血分而患赤痢者,最為妙品。然氣香而濁,極易作嘔,胃弱者服之即吐。諸家《本草》皆未言及,用者審之。
10.《本經疏證》:牡丹皮入心,通血脈中壅滯與桂枝頗同,特桂枝氣溫,故所通者血脈中寒滯,牡丹皮氣寒,故所通者血脈中熱結。
1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中風瘛疭、痙、驚癇邪氣,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12.《名醫(yī)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13.《藥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14.《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xù)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后一切冷熱血氣。
15.《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16.《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17.《醫(yī)學入門》:瀉伏火,養(yǎng)真血氣,破結蓄。
18.《本草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傳說淵源

       話說一千多年前,蘇州有一位織綢好手名叫劉春。她所織出的花,像剛摘下的一樣鮮艷水靈;織出的彩鳥,仿佛人一呼喚,便會拍翅飛翔。
       有一年,府臺老爺的女兒要辦嫁妝,限劉春一個月內織出24條真絲嵌金被面,花樣是牡丹。但劉春從來沒有見過牡丹,不知如何織。半個月過去了,劉春愁得日漸消瘦,一天半夜,她突然口吐鮮血,倒在織布機上。
       就在這時,一位美麗的姑娘飄然而至,將一瓶藥液倒入劉春的口中,劉春即刻蘇醒。姑娘輕聲說道:“我是牡丹仙子”。說完,她用手向窗外一指,庭院內立即出現一朵朵怒放著的牡丹花。
       劉春望著這些盛開的牡丹,立即飛梭織起來。一朵朵嬌艷的牡丹花織出來了,招來成群的蝴蝶。府差拿起被面飛快送往州府,但剛進門,被面上的牡丹花全部凋謝了,黯然無光。
       見此情景,府臺老爺氣得派人去捉劉春,但劉春早已與牡丹仙子離去,只給鄉(xiāng)親們留下了那個藥瓶。藥瓶內有半瓶根皮樣的藥材,后來人們才認出那根皮正是牡丹皮。

原標題:牡丹皮
詞條標簽:牡丹牡丹皮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