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菝葜(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菝葜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z china L.的干燥根莖。秋末至次年春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趁鮮切片,干燥。產(chǎn)于浙江、江蘇、廣西等地。

  • 中藥名稱菝葜

  • 中藥學名(拉丁名)SMILACIS CHINAE RHIZOMA

  • 別 名王瓜草、金剛根、金剛骨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百合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浙江、江蘇、廣西等地。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莖。(《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浙江、江蘇、廣西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秋末至次年春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趁鮮切片,干燥。(《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為不規(guī)則塊狀或彎曲扁柱形,有結節(jié)狀隆起,長10-20cm,直徑2-4cm。表面黃棕色或紫棕色,具圓錐狀突起的莖基痕,并殘留堅硬的刺狀須根殘基或細根。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呈棕黃色或紅棕色,纖維性,可見點狀維管束和多數(shù)小亮點。切片呈不規(guī)則形,厚0.3-1cm,邊緣不整齊,切面粗纖維性;質(zhì)硬,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氣微,味微苦、澀。(《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苦、澀,平。歸肝、腎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利濕去濁、祛風除痹,解毒散瘀。(《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小便淋濁,帶下量多,風濕痹痛,疔瘡癰腫。(《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10-15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本草經(jīng)疏》:“忌茗、醋?!?/span>

貯藏保存

置通風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紅棕色。淀粉粒多為單粒,類圓形,直徑5-30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飛鳥狀。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群,淡黃色或紅棕色,呈類圓形、長橢圓形、類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具明顯分枝狀孔溝,胞腔較小,具橢圓形紋孔,有的胞腔中含紅棕色物。纖維易見,成束或散在,淡黃色或深棕色。草酸鈣針晶多散在,偶有成束存在于黏液細胞中,長75-140μm。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加鹽酸5ml,加熱回流2小時,放冷,用40%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至中性,蒸至無醇味,殘渣加熱水40ml使溶解,用二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40ml,30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薯蕷皂苷元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本品粉末1g,加鹽酸5ml,甲醇25ml,水浴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取濾液2ml,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菝葜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5: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在105℃下加熱約5分鐘,再噴以1%三氯化鐵—1%鐵氰化鉀(1:1)混合溶液(新配制,臨用前混合)。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關節(jié)風濕痛:鐵刺苓、活血龍、山楂根各三錢至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2.治患腳,積年不能行,腰脊攣痹及腹屈內(nèi)緊急者:菝葜凈洗,銼之,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漬曲及煮去滓,取一斛漬飯,釀之如酒法,熟即取飲,多少任意。(《補缺肘后方》)
3.治筋骨麻木:菝葜浸酒服。(《南京民間藥草》)
4.治消渴,飲水無休:菝葜(銼,炒),湯瓶內(nèi)堿各一兩,烏梅二個(并核捶碎,焙干)。上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瓦器煎七分,去滓,稍熱細呷。(《普濟方》菝葜飲)
5.治小便多,滑數(shù)不禁:金剛骨為末,以好酒調(diào)三錢,服之。(《儒門事親》)
6.治下痢赤白:金剛根和好臘茶等分,為末,白梅肉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小兒三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赤白痢烏梅甘草湯下。(《履巉巖本草》)
7.治沙石淋:菝葜二兩。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米飲調(diào)下。服畢用地椒煎湯浴,連腰浸。(《圣濟總錄》菝葜散)
8.治乳糜尿:楤木(鳥不宿)根、菝葜根莖各一兩。水煎,分早晚二次服。(《全展選編·傳染病》)
9.治食道癌:鮮菝葜一斤。用冷水三斤,濃縮成一斤時,去渣,加肥豬肉二兩,待肥肉熟后即可。此系一日量,分三次服完。(《中草藥治腫瘤資料選編》)
10.治赤白帶下:菝葜半斤,搗碎煎湯,加糖二兩。每日服。(《江蘇藥材志》)
11.治流火:鐵刺苓煎汁與豬腳煮食,或配土牛膝二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片,干燥。(《中國藥典2020》)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別錄》:"主腰背寒痛,風痹,益血氣,止小便利。"
2.《日華子本草》:"治時疾瘟瘴。"
3.《品匯精要》:"散腫毒。"
4.《綱目》:"治消渴,血崩,下利。"
5.《本草原始》:"利小便。"
6.《醫(yī)林纂要》:"緩肝堅腎,清小腸火,化膀胱水。治惡瘡,毒瘡,蟲毒。"
7.《南京民間藥草》:"化痰止咳。浸酒服,可治筋骨麻木。"
8.《福建民間草藥》:"治疝氣。"
9.《江蘇植藥志》:"泡酒服治心頭痛。"
10.《浙江民間草藥》:"治流火。"
11.《四川中藥志》:"清熱,除風毒。治崩、帶,血淋,瘰疬,跌打損傷。"
1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除濕。治腰腿疼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腸炎腹瀉。"
13.江西《中草藥學》:"解毒祛風,為瘡癰要藥。治歷節(jié)痛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肌肉麻痹,食道癌,牛皮癬。"

傳說淵源

       菝葜這種草藥,不是很受人重視,但是在民間卻有一個關于菝葜的故事,值得我們?nèi)セ匚逗吞接憽O鄠髟谀纤未居釉?,江淮大旱,蝗災嚴重,京城糧食驟然緊張。家住龍窖山下深谷垅的縣衙里的押司吳里胥,突然接到了送糧進京的公文,這位押司雖然功夫了得,但是年事已高,不堪長途跋涉,于是便喊回了正在藥姑山里跟藥仙姑學藝的兩個兒子代父出征。
       話說這兩個兒子的名字,一個叫元四、另一個叫元七,他們兄弟倆押著糧船,出雋水,過陸水,入長江,穿運河,風餐露宿,數(shù)日后便來到了京城,去了倉廩交割后。因為需要等候戶部收訖文照尚需時日,他們兄弟倆便在京城里閑逛起來。路遇一官府文告,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張皇榜,說的是楊太后欠安,御醫(yī)束手,向京畿地方征求民醫(yī)。
       回到客棧,兄弟倆便準備到皇宮探個究竟。二更時分,元四身穿夜行衣,隱身進了皇宮,一路尋到太后的寢宮,只見太后半躺在床上,與皇帝談話。細聽他們的談話內(nèi)容,元四知道了楊太后的一段秘密,原來這個楊太后出身于宮廷樂坊,吃盡了任人欺凌的苦頭。寧宗時因為樂坊解散,獨她因面目姣好留在了吳太后的身邊做近侍宮女。后來被寧宗選中做了妃子,她憑著在樂坊時學戲的本事,左迷右纏,讓寧宗封她為貴妃,繼而立為皇后。遺憾的是,她一直未能懷上龍?zhí)ァ幾隈{崩之時,她認了一位宗室的兒子為皇子,并在柩前即位。他就是當時的皇帝理宗。
       理宗得位于太后,當然也就盡力供奉太后。元四知道這些情況后,對太后的病因有了八分的了解?;氐娇蜅#c燃了三支通神香,默默禱告師傅。一會兒,繚繞的煙霧中現(xiàn)出大藥姑,她告訴他:“藥在你船上,可以藥到病除,治好了太后,不得貪慕虛榮,不得貪圖富貴,立馬返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還等著你去為他們祛病除痛呢?!闭f畢隱去。
       第二天,元四、元七揭了皇榜,帶著連夜用馬莢刺蔸碾粉制作的藥丸隨監(jiān)榜官進了宮。馬莢刺蔸的藥名叫金剛藤,就產(chǎn)在藥姑山中,醫(yī)書上說它可以用來治療婦女病、關節(jié)疼痛等等,進入太后寢宮后,元四便開始診脈。他發(fā)現(xiàn)太后的脈象細弦,就判斷太后的腹部有癥瘕,元四診畢,就將金剛藤藥丸奉上。因為該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可用于治療女性附件炎和附件炎性包塊及婦科多種炎癥。太后服過三丸,便感下腹疼痛如同摘去一般,精神起來,可以飲食如常,行動無礙。理宗皇帝聞訊,龍心大悅,趕緊內(nèi)廷召見他們兄弟倆,并且希望他們倆留京做官。但是元四,元七因記掛家中父親而婉然拒絕,理宗見他們有孝心,也毫不怪罪。就對他們說;“我允許你們回鄉(xiāng)侍父,還要讓你們衣錦還鄉(xiāng)。”當即傳旨寫詔:封吳元四知府銜,記名大名府,欽賜儀仗牌坊。自此,吳元四的故居地改名牌樓沖。吳元四也成了一方名醫(yī)。

原標題:菝葜
詞條標簽:菝葜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