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赤車使者(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赤車使者為蕁麻科植物赤車Pellionia radicans (Sieb. et Zucc.) Wedd.的全草及根。7-10月拔起全草,或除去地上部分,鮮用或曬干。產(chǎn)云南東南部、廣西、廣東、福建、臺灣、江西、湖南、貴州、四川、湖北西南部、安徽南部。

        • 中藥名稱赤車使者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

        • 別 名小錦枝、毛骨草、天門草

        •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

        • 蕁麻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云南、廣西、廣東、福建

        來源

        本品為蕁麻科植物赤車Pellionia radicans (Sieb. et Zucc.) Wedd.的全草及根。(《中藥大辭典》)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云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江西、湖南、貴州、四川、湖北、安徽。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7-10月拔起全草,或除去地上部分,鮮用或曬干。(《中藥大辭典》)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溫,小毒。(《中藥大辭典》)

        藥材功效

        祛風(fēng)勝濕,活血行瘀。(《中藥大辭典》)

        藥材主治

        主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腫痛,骨折,瘡癤,牙痛,骨髓炎,絲蟲病引起的淋巴管炎,肝炎,支氣管炎,毒蛇咬傷,燒燙傷。(《中藥大辭典》)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搗敷;或研未調(diào)敷。(《中藥大辭典》)

        中藥配伍

        ①治紅白痢疾:半邊山(生者)五錢,搗爛泡酒,兌淘米水服。每次服一杯,每日服二次。(《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風(fēng)濕疼痛:半邊山一把,搗爛兌燒酒,揉擦痛處。每早晚揉擦一次。(《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黃疸:赤車使者七錢五分(干者),煮鴨蛋二枚,兌甜酒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水腫:赤車使者三錢,商陸二錢,茅根二錢,鉤藤二錢,夏枯草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⑤治無名腫毒:半邊山一把,和甜酒搗爛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⑥治骨折:半邊山、小馬蹄草等分。搗絨,加酒糟炒熱包傷處,一日一換。(《貴州民間藥物》)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標(biāo)題:赤車使者
        詞條標(biāo)簽:赤車,赤車使者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