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香樟(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別名】:樟樹【形態(tài)特征】:常綠喬木,髙達50m;樹皮幼時綠 色,平滑,老時漸變?yōu)辄S褐色或灰褐色縱裂,葉 薄革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離基3出脈,背面 微被白粉,脈腋有腺點。圓錐花序生于新枝的葉 腋內。果球形,熟時紫黑色?;ㄆ?-5月,果期 10—11 月。【分布習性】:分布于長江以南及西南地區(qū)。長 江流域各地普遍栽培,生于土壤肥沃的向陽山坡、 谷地及河岸平地?!痉敝吃耘唷浚悍N子繁殖為主?!緢@林應用】:樹干挺拔,枝葉濃密,樹形美觀可作綠化行道 樹及防風林。

  • 中藥名稱香樟

  • 中藥學名(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CINNAMOMI

  • 別 名

  • 所屬功效類解表藥

  • 樟科

  • 分布區(qū)域、

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黃樟Camphora parthenoxylon (Jack) Nees或樟Camphora officinarum Nees ex Wall.的干燥根和根莖。(《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凈,切段,陰干。(《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藥材性狀

黃樟 根常呈棒狀,長短及粗細不一。外表面棕紅色,具細縱皺紋和少數(shù)橫向皮孔,根莖部位膨大,呈圓柱形。外表面灰褐色或暗褐色,栓皮脫落處灰棕色。具縱裂,斷面木部呈淺棕色或淺棕紅色,皮部呈暗紅色或棕紅色,髓部灰棕色或淺棕紅色,橫斷面可見淺色的環(huán)紋。質硬,有濃郁的香氣,味淡微辛涼。

類圓柱形。外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具小龜裂或縱溝裂,皮孔粗糙點狀突起。切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淺棕黃色,細小孔呈環(huán)狀。有濃郁的樟腦香氣。(《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性味歸經

辛,溫。(《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藥材功效

祛風散寒,行氣止痛。(《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藥材主治

用于風濕骨痛,胃痛,腸胃炎,痛經,跌打損傷,感冒。(《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用法用量

10~15g,煎湯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患處。(《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中藥炮制

鋸成長約3cm的段,再劈成塊。(《廣西中藥材標準第二冊》)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標題:香樟
詞條標簽:黃樟,香樟

  • 來源來源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