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地榆或長葉地榆的干燥根。地榆主產(chǎn)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等地;長葉地榆主產(chǎn)于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等地。春季將發(fā)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時采挖,干燥。生用或炒炭用。
【別名】黃瓜香,山地瓜,豬人參,血箭草。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jīng)】肝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斂瘡。
【應用】
1.腫瘤治療
本品主要用于治療下焦腫瘤,如膀胱癌、子宮頸癌、直腸癌等,取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也可用于腫瘤放療及化療中出現(xiàn)的白細胞減少癥、腸癌所致的膿血便。
本品治療腫瘤常與半枝蓮、石見穿、忍冬藤、山豆根、白毛藤等配伍。
本品治療腫瘤放化療導致的白細胞減少常與黃芪、黃精、黨參、骨碎補、制首烏、阿膠等配伍應用。
本品治療腸癌膿血便可與槐花同用研粉,裝袋,蒸熱后熱敷腹部。
2.其他應用
(1)出血:用于血熱所致各種出血證,尤適用于下焦熱盛,迫血妄行之便血、血痢、痔血、崩漏等下部出血證。如治大便下血,常與槐花、蒲黃、椿根皮等配用;治痔血腫痛,多與黃芩、枳殼、槐花等配用,方如地榆散;若治婦人漏下,可配伍生地黃、黃芩、牡丹皮等同用。
(2)痢疾:無論寒熱虛實均可隨證配用。如治瀉下赤白,常配黃連、當歸、木香等同用;治便痢赤血,又可加黃芩、梔子、茜草根等同用;如治體虧虛痢,可配伍黃連、阿膠、姜炙厚樸等同用;如瀉痢日久脫肛,則可與五倍子同用,方如蓓榆散。
(3)癰腫瘡瘍、燒傷、濕疹:治瘡瘍癰腫,無論膿成與否均可使用,單用搗敷或煎汁外洗,或配地耳草、三七等同用;治水火燙傷,單味研末,麻油調敷,或配大黃粉調涂;治療濕疹,可用煎液濕敷,亦可研粉敷患處,或配伍枯磯等同用。
3.成藥應用
地榆升白片主要用于白細胞減少癥,也可用于腫瘤放療及化療導致的白細胞減少。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虛寒者忌服。
【文獻論述】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婦人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療金瘡。
《名醫(yī)別錄》:止膿血,諸痿,惡瘡,消酒,除消渴,補絕傷,產(chǎn)后內(nèi)塞,可作金瘡膏。主內(nèi)漏不止,血不足。
《藥性論》:止血痢蝕膿。
《新修本草》:主帶下十二病。
《日華子本草》:排膿,止吐血,鼻洪,月經(jīng)不止,血崩,產(chǎn)前后諸血疾,赤白痢并水瀉,濃煎止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