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主產(chǎn)于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煮或蒸至透心,曬干,切厚片,生用。
【別名】黃姜,毛姜黃,寶鼎香,黃絲郁金。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
【功效】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
【應(yīng)用】
1.腫瘤治療
本品用于多種惡性腫瘤,其中以消化道腫瘤更為多用。本品與當歸、土茯苓、茵陳蒿、龍葵、梔子等配伍治肝癌;與板藍根、薏苡仁、魚腥草、莪術(shù)、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直腸癌;與僵蠶、吳茱萸、青皮、柴胡等配伍治食管癌;與雄黃等配伍又可用治卵巢癌;與郁金、蜈蚣、丹參、制南星、乳香、沒藥等配伍可治肝癌疼痛。
2.其他應(yīng)用
(1)氣滯血瘀所致的心、胸、脅、腹諸痛:姜黃辛散溫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活血行氣而止痛。治胸陽不振,心脈閉阻之心胸痛,可配當歸、木香、烏藥等藥;治肝胃氣滯寒凝之胸脅痛,可配枳殼、桂心、炙甘草;治氣滯血瘀之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腹痛,常與當歸、川芎、紅花同用;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可配蘇木、乳香、沒藥。
(2)風(fēng)濕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溫通,外散風(fēng)寒濕邪,內(nèi)行氣血,通經(jīng)止痛,尤長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配羌活、防風(fēng)、當歸等藥用。
牙痛、瘡瘍、瘙癢:以本品配白芷、細辛為末外用可治牙痛,牙齦腫脹疼痛;配大黃、白芷、天花粉等外敷,可用于瘡瘍癰腫;單用本品外敷可用于皮癬痛癢。
3.成藥應(yīng)用
姜黃消痤搽劑主要功用清熱祛濕、活血消痤,用于濕熱郁膚所致的粉刺(痤瘡),也用于具有濕熱癥狀的皮膚腫瘤輔助治療。
姜黃清脂片主要功用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阻洛所致的高脂血癥,也可用于伴有瘀血癥狀腫瘤的輔助治療。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血虛無氣滯血瘀者慎用,孕婦忌用。
【文獻論述】
《新修本草》:主心腹結(jié)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fēng)熱,消癰腫,功力烈于郁金。
《日華子本草》:治癥瘕血塊,癰腫,通月經(jīng),治跌仆瘀血,消腫毒,止暴風(fēng)痛,冷氣,下食。
《本草綱目》:治風(fēng)痹臂痛。姜黃、郁金、述藥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黃兼入脾,兼治氣;述藥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為不同耳。
《本草經(jīng)疏》:姜黃,其味苦勝辛劣,辛香燥烈,性不應(yīng)寒……苦能泄熱,辛能散結(jié),故主心腹結(jié)積之屬血分者。兼能治氣,故又云下氣??偲湫量嘀Γ蒲L(fēng)熱,消痛腫,其能事也?!度杖A子》謂其能治癥瘕血塊,又通月經(jīng)及仆損瘀血,蘇頌謂其祛邪辟惡,治氣脹及產(chǎn)后敗血攻心……何莫非下氣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歟。察其氣味治療,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藥也。
《本草求原》:姜黃,益火生氣,辛溫達火化氣,氣生化則津液行于三陰三陽,清者注于肺,濁者注于經(jīng)、溜于?!孕?,是理氣散結(jié)而兼泄血也。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