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療養(yǎng)頻道 > 兒科疾病 > 正文

中醫(yī)對小兒腹瀉怎樣辨證論治

來源:嶺南中藥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8/7/12
導讀:中醫(yī)治療小兒腹瀉,是根據(jù)糞便性狀與癥狀表現(xiàn),分辨寒熱、審查虛實而進行分型論治。(1)傷食泄:癥見脘腹脹滿,肚腹作痛,痛則欲瀉,瀉后痛減,糞便酸臭,或如敗卵,噯氣酸餿,或欲嘔吐,不思飲食,夜臥不安,舌苔厚膩,或微黃。傷食泄治宜去積消食治宜去積消食,主要采用消導…

中醫(yī)治療小兒腹瀉,是根據(jù)糞便性狀與癥狀表現(xiàn),分辨寒熱、審查虛實而進行分型論治。


(1)傷食泄:癥見脘腹脹滿,肚腹作痛,痛則欲瀉,瀉后痛減,糞便酸臭,或如敗卵,噯氣酸餿,或欲嘔吐,不思飲食,夜臥不安,舌苔厚膩,或微黃。


治宜去積消食,主要采用消導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時應(yīng)節(jié)制乳食,常用方劑為保和丸加減:神曲10g,麥芽5g,谷芽5g。山楂10g,茯苓10g,黃連3g,半夏5g,陳皮3g。如腹痛較劇及氣脹者,加木香、厚樸以理氣消脹;嘔吐較甚者,加藿香、生姜以辛香止吐。


還可服用小兒七珍丹。若伴口渴者,可用大黃粉,以助通便。


(2)風寒瀉:泄瀉清稀,中多泡沫,無明顯臭味,腹痛腸鳴,或兼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舌苔白膩,脈浮有力。


治宜祛寒化濕,主要采用芳香化濕藥品,以疏風散寒化濕,常用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3g,紫蘇5g,半夏5g,茯苓10g,炒白術(shù)10g,陳皮3g,澤瀉10g。若腹痛較甚者,加木香、砂仁以理氣止痛;兼有食滯者,加山楂以消食導滯;小便短少者,加澤瀉、豬苓以滲濕利尿。


紫蘇


(3)濕熱瀉:癥見瀉下稀薄,水分較多,或如水注,糞色深黃而臭,或見少許黏液,腹部時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惡,肢體倦怠,發(fā)熱或不發(fā)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


治宜清熱利濕,主要采用清利藥品以解表清里利濕,常用加味葛根芩連湯:葛根5g,黃芩5g,甘草3g,茯苓10g,澤瀉10g,厚樸5g,車前草10g,神曲10g。若小便澀赤而短者,加六一散(滑石、甘草)以清熱利濕;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以理氣止痛;嘔吐頻者加半夏、生姜汁或玉樞丹以降逆辟穢;濕邪偏重,口不甚渴者,加蒼術(shù)以燥濕;高熱、煩渴引飲者,加石膏、寒水石以清熱除煩。


(4)脾虛瀉:大便稀溏,多見食后作瀉,色淡不臭,時輕時重,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二且常反復發(fā)作。


治宜健脾止瀉,主要采用健脾益氣止瀉藥品,以健脾理氣化濕,常用加味參苓白術(shù)散:黨參10g,炒白術(shù)5g,茯苓10g,懷山藥10g,炒薏苡仁10g,炒白扁豆10g,陳皮3g,砂仁5g,烏梅10g,炙甘草10g。若時見腹痛,加木香以理氣止痛;久瀉不止,而無夾雜積滯者,加煨訶子肉、赤石脂以固腸止瀉;大便稀或水谷不化者,加干姜以溫中散寒。


黨參


(5)脾腎陽虛:癥見久瀉不止,食入即瀉,糞質(zhì)清稀,完谷不化,或見脫肛,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精神萎靡,睡時露睛,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治宜溫補脾腎,常用健脾益氣湯合四神丸:補骨脂10g,煨肉豆蔻5g,五味子5g,人參3g,炒白術(shù)10g,茯苓10g,吳茱萸5g。脫肛者,加黃芪、炙升麻以升提中氣;久瀉不止者,加煨訶子肉、赤石脂、禹余糧等以收斂固澀。


上述腹瀉,如果治療不當或不及時,??砂l(fā)生傷陰或傷陽變證。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詳情請關(guān)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cè)二維碼關(guān)注

 

 

相關(guān)文章
說兩句吧

網(wǎng)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