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八角蓮(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八角蓮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六角蓮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和川八角蓮Dysosma veitchii (Hemsl. et Wils) Fu ex Ying的根及根莖。全年均可采,秋末為佳。全株挖起,除去莖葉。洗凈泥砂,曬干或烘干備用,切忌受潮。鮮用亦可。八角蓮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江西亦產(chǎn)。六角蓮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廣西亦產(chǎn)。川八角蓮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云南。

  • 中藥名稱八角蓮

  • 中藥學名(拉丁名)RHIZOMA ET RADIX DYSOSMAE

  • 別 名鬼臼、爵犀、馬目毒公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小檗科

  • 分布區(qū)域八角蓮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江西亦產(chǎn)

來源

本品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六角蓮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和川八角蓮Dysosma veitchii (Hemsl. et Wils) Fu ex Ying的根及根莖。(《中華本草》)
本品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的干燥根狀莖。(《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本品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的干燥根莖。(《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本品為小壁科植物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或同屬多種植物的干燥限莖。(《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八角蓮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江西亦產(chǎn)。六角蓮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廣西亦產(chǎn)。川八角蓮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云南。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秋末為佳。全株挖起,除去莖葉。洗凈泥砂,曬干或烘干備用,切忌受潮。鮮用亦可。(《中華本草》)
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干。(《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秋、冬季釆挖,洗凈,曬干。(《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春、秋季采挖,去凈泥土,曬干。(《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藥材性狀

八角蓮:根莖橫生,數(shù)個至十數(shù)個連成結(jié)節(jié)狀,每一結(jié)節(jié)圓盤形,大小不一,直徑0.6-4cm,厚0.5-1.5cm。表面黃棕色,上方具大型圓凹狀莖痕,周圍環(huán)節(jié)明顯,同心圓狀排列,色較淺,下方有環(huán)節(jié)及不規(guī)則皺紋或裂紋;可見圓點狀須狀根痕或須根,直徑約1mm,淺黃棕色。質(zhì)極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略平坦,顆粒狀,角質(zhì)樣,淺黃紅色,橫切面平坦,可見維管束小點環(huán)節(jié)。氣微,味苦。
六角蓮:根莖結(jié)節(jié)數(shù)較少,結(jié)節(jié)圓球形,直徑0.5-1cm。表面黃棕色,上方具凹陷莖痕或突起芽痕,周圍環(huán)節(jié)同心圓狀排列,有時可見殘留鱗葉、芽痕,下方有須根或須根痕。質(zhì)硬,折斷面纖維狀,有裂隙,橫切面皮部狹窄,黃白色,木部黃色,髓部大,約為直徑的1/2,黃白色。氣微,味苦。
川八角蓮:根莖呈不規(guī)則條狀或塊狀,直徑1.2-2cm。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上方有數(shù)個切向排列的圓形莖痕,維管束點明顯,下方及側(cè)面環(huán)節(jié)處有時可見棕黃色鱗葉。質(zhì)堅硬,難折斷,折斷面淺棕黃色,較平坦,顆粒狀,角質(zhì)樣,橫切面可見維管束小點環(huán)列。氣微,味苦。以結(jié)節(jié)多、質(zhì)堅實,味苦者為佳。(《中華本草》)
本品根狀莖呈橫生的結(jié)節(jié)狀,長6-15cm,直徑2-4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上面有凹陷的莖基痕,下面殘留有須根痕。質(zhì)硬而脆,易從結(jié)節(jié)處折斷,斷面紅棕色。氣微,味苦。(《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本品呈扁長的結(jié)節(jié)狀,長6-15cm,直徑2-4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上面有凹陷的莖基痕,陷窩略重疊,連珠狀排列,莖基痕邊緣有環(huán)狀皺紋,底部可見筋脈點突起;下面略平坦,殘留須根痕。質(zhì)硬而脆,結(jié)節(jié)處易折斷,斷面淡紅棕色或黃白色。氣微,味苦。(《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根莖呈橫生的結(jié)節(jié)狀。結(jié)節(jié)扁圓形,直徑2-4cm,厚1-1.5cm;表面棕黃色至黃棕色,皺縮,上表面有圓形凹陷莖痕,直徑1.2-2.5cm,周圍及下表面有環(huán)狀節(jié)痕、殘余須根或須根痕.須根直徑1-2mm。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灰白色顆粒狀;橫斷面可見一明顯圓環(huán)。氣弱,味苦。(《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涼,有毒。歸肺、肝經(jīng)。(《中華本草》)
苦、辛,平。有小毒。(《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辛、苦,平。小毒。歸肺、肝經(jīng)。(《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苦、辛,平;有毒。(《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藥材功效

化痰散結(jié),祛瘀止痛,清熱解毒。(《中華本草》)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祛痰消腫。(《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祛瘀消腫。(《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清熱解毒,化瘀消腫。(《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藥材主治

主治咳嗽,咽喉腫痛,瘰疬,癭瘤,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跌打損作,痹證。(《中華本草》)
用于癰腫疔瘡,瘰疬,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用于肺熱痰咳,咽喉腫痛,癰腫疔瘡,瘰疬,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于癰腫瘡癤,咽喉腫痛,跌打損傷,腫瘤等。(《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2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或浸醋、酒涂搽;搗爛敷或研末調(diào)敷。(《中華本草》)
6-12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與酒研敷。(《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3-12g。(《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6-12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與酒研敷。(《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用藥禁忌

孕婦禁服,體質(zhì)虛弱者慎服。(《中華本草》)
孕婦禁服,體質(zhì)虛弱者慎服。(《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貯藏保存

貯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潮。(《中華本草》)
置干燥處。(《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置干燥處。(《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置陰涼干燥處。(《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表面為一列扁平細胞,下皮層為1-3列長方形細胞,切向排列;其下方為一圈排列緊密的石細胞環(huán)帶,由1-3列石細胞組成,石細胞方形、類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直徑68-160μm,細胞壁木化增厚,厚20-40μm,孔溝細密,紋孔清晰。維管束外韌型,排列分散,持續(xù)成環(huán);韌皮部細胞多壓縮;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導管多徑向排列成行,有的木質(zhì)部內(nèi)側(cè)有石細胞環(huán),由1-3列石細胞組成,石細胞環(huán)內(nèi)有導管。髄部寬廣。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鈣簇晶。
理化鑒別:
粉末黃棕色,石細胞方形、類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直徑68-160μm,壁厚20-40μm,孔溝細密,紋孔清晰,木纖維成束或散在,頂端較平鈍,長125-1740μm,直徑40-70μm,孔溝細密,木化。草酸鈣簇晶眾多,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細胞中,直徑12-80μm。淀粉粒多單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24μm,臍點點狀或人字狀。表皮細胞多角形或長方形,黃棕色,直徑44-80μm。導管多為網(wǎng)紋導管,直徑40-72μm。(《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黃褐色。石細胞成群或散在,類圓形或方形,直徑47-80μm,壁厚,胞腔小,孔溝明顯。草酸鈣簇晶散在或于薄壁細胞中成縱行排列,棱角稍鈍,直徑10-20μm。木纖維成束或散在,孔溝明顯,紋孔呈圓形、裂縫狀或人字狀。網(wǎng)紋導管直徑20-50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無水乙醇2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鬼臼毒素對照品與山柰素對照品,分別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各2μl,供試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8:5:1:0.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磷鉬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灰黃色。石細胞鮮黃色,類方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長120-157μm,直徑78-147μm紋孔、孔溝明顯,有的層紋明顯。木栓細胞棕黃色,表面觀呈多角形。淀粉粒較多,單粒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4-6μm,復粒由數(shù)十分粒組成,直徑10-35μm。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29-49μm,草酸鈣方晶可見,直徑20-31μm。導管鮮黃色,多為網(wǎng)紋。纖維鮮黃色,長513-676μm,直徑31-49μm,具單斜紋孔,孔溝明顯。薄壁細胞類圓形,壁增厚,細胞間隙明顯。(《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中藥配伍

1.治腫毒初起:八角蓮加紅糖或酒糟適量,共搗爛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2.治疔瘡:八角蓮二錢,蒸酒服;并用須根搗爛敷患處。(《貴陽民間藥草》)
3.治瘰疬:八角蓮一至二兩,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4.治帶狀皰疹:八角蓮根研末,醋調(diào)涂患處。(《廣西中草藥》)
5.治單雙蛾喉痛:八角蓮一錢,磨汁吞咽。(《廣西中藥志》)
6.治跌打損傷:八角蓮根一至三錢,研細末,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藥》)
7.治毒蛇咬傷:①八角蓮三至五錢,搗爛,沖酒服,渣敷傷處周圍。(《廣西中草藥》)②八角蓮根白酒磨涂患處;亦可內(nèi)服,每服二錢。對神經(jīng)性毒素,可取八角蓮根五節(jié),用75%酒精7毫升,浸泡七天,取浸出液一至二毫升,注入傷口內(nèi)。(《江西草藥》)
8.治痰咳:八角蓮四錢,豬肺二至四兩,糖適量。煲服。(《廣西中藥志》)
9.治體虛弱,癆傷咳嗽,虛汗盜汗:八角蓮三錢,蒸鴿子或燉雞或燉豬肉半斤服。(《貴陽民間藥草》)

中藥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須根,大小個分開,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干燥。(《中華本草》)
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浙江省中藥材標準2017年版第一冊》)
洗凈,切片。(《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綱目拾遺》:《涌幢小品》云:八角連綏寧產(chǎn)之,可以伏蛇。諺云,識得八角連,可與蛇共眠。治一切毒蛇傷。
2.《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虛弱脫肛;外用消傷腫,并治蛇咬傷,疔瘡。
3.《福建民間草藥》:散結(jié)活瘀,消癭解毒。
4.《廣西中藥志》:清熱化痰,解蛇蟲毒。治肺熱痰咳,蟲蛇咬傷,單雙蛾喉痛,瘡癤。
5.《四川中藥志》:治勞傷吐血、腰痛,疥癬白禿。
6.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燥濕瀉火。治淋巴結(jié)炎,腮腺炎,癰瘡。
7.《江西草藥》:治腎虛,勞傷,中暑,胃痛。

原標題:八角蓮
詞條標簽:六角蓮,八角蓮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