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枸杞子(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呈紅色時采收,熱風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皺后,曬干,除去果梗。主產(chǎn)于寧夏。

  • 中藥名稱枸杞子

  • 中藥學名(拉丁名)LYCII FRUCTUS

  • 別 名茍起子、枸杞紅實、甜菜子

  • 所屬功效類 補虛藥

  • 茄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寧夏。

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寧夏。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果實呈紅色時采收,熱風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皺后,曬干,除去果梗。(《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呈類紡錘形或橢圓形,長6-20mm,直徑3-10mm。表面紅色或暗紅色,頂端有小凸起狀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韌,皺縮;果肉肉質(zhì),柔潤。種子20-50粒,類腎形,扁而翹,長1.5-1.9mm,寬1-1.7mm,表面淺黃色或棕黃色。氣微,味甜。(《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甘,平。歸肝、腎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內(nèi)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6-12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脾虛便溏者慎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防悶熱,防潮,防蛀。(《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黃橙色或紅棕色。外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細波狀彎曲,外平周壁表面有平行的角質(zhì)條紋。中果皮薄壁細胞呈類多角形,壁薄,胞腔內(nèi)含橙紅色或紅棕色球形顆粒。種皮石細胞表面觀不規(guī)則多角形,壁厚,波狀彎曲,層紋清晰。
理化鑒別:
取本品0.5g,加水35ml,加熱煮沸15分鐘,放冷,濾過,濾液用乙酸乙酯15ml振搖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甲酸(3: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①治肝腎不足,生花歧視,或干澀眼痛:熟地黃、山萸肉、茯苓、山藥、丹皮、澤瀉、枸杞子、菊花。煉蜜為丸。(《醫(yī)級》杞菊地黃丸)
②治勞傷虛損:枸杞子三升,干地黃(切)一升,天門冬一升。上三物,細搗,曝令干,以絹羅之,蜜和作丸,大如彈丸,日二。(《古今錄驗方》枸杞丸)
③治腎經(jīng)虛損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潤透,分作四分,四兩用蜀椒一兩炒,四兩用小茴香一兩炒,四兩用脂麻一兩炒,四兩用川楝肉炒,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術、白茯苓各一兩,為末,煉蜜丸,日服。(《瑞竹堂經(jīng)驗方》四神丸)
④補虛,長肌肉,益顏色,肥健人:枸杞子二升。清酒二升,搦碎,更添酒浸七日,漉去滓,任情飲之。(《延年方》拘杞子酒)
⑤治虛勞,下焦虛傷,微渴,小便數(shù):枸杞子一兩,黃芪一兩半(銼),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三分,當歸一兩,白芍藥一兩。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餳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圣惠方》枸杞子散)
⑥安神養(yǎng)血,滋陰壯陽,益智,強筋骨,澤肌膚,駐顏色:枸杞子(去蒂)五升,圓眼肉五斤。上二味為一處,用新汲長流水五十斤,以砂鍋桑柴火慢慢熬之,漸漸加水煮至杞圓無味,方去渣,再慢火熬成膏,取起,磁罐收貯。不拘時頻服二、三匙。(《攝生秘剖》杞圓膏)
⑦治肝虛或當風眼淚:枸杞二升。搗破,納絹袋中。置罐中,以酒一斗浸干,密封勿泄氣,三七日。每日飲之,醒醒勿醉。(《圣惠方》)
⑧治目赤生翳:枸杞子搗汁,日點三、五次。(《肘后方》)
⑨治注夏虛?。鸿坭阶?、五味子。研細,滾水泡封三日,代茶飲。(《攝生眾妙方》)

中藥炮制

鹽枸杞子:取鹽,置熱鍋中翻動,炒至滑利,投入枸杞子,炒至表面鼓起時,取出,篩去鹽,攤涼。(《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毒性

枸杞毒性很小。甜菜堿進入體內(nèi)以原形排出,大鼠靜注2.4g/kg,未見毒性反應。小鼠腹腔注射25g/kg,10min內(nèi)出現(xiàn)全身痙攣,呼吸停止。枸杞水提取物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為8.32g/kg,而甜菜堿為18.78g/kg,表明前者毒性較后者大1倍多。(《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秦藥

相關論述

1.《綱目》:今考《本經(jīng)》止云枸杞,不指是根,莖、葉、子?!秳e錄》乃增根大寒、子微寒字,似以枸杞為苗。而甄氏《藥性論》乃云枸杞甘平,子、葉皆同,似以枸杞為根??苁稀堆芰x》又以枸杞為梗皮。皆是臆說。按陶弘景言枸杞根實為服食家用。西河女子服枸杞法,根、莖、葉、花、實俱采用。則《本經(jīng)》所列氣、主治,蓋通根、苗、花、實而言,初無分別也,后世以枸杞子為滋補藥,地骨皮為退熱藥,始分而二之。竊謂枸杞苗葉,味苦甘而氣涼,根味甘淡氣寒,子味甘氣平,氣味既殊,則功用當別,此后人發(fā)前人未到之處者也。《保壽堂方》載地仙丹云:此藥性平,常服能除邪熱,明目輕身。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陰干,用無灰酒浸一夜,曬露四十九晝夜,待干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早晚備用一丸,細嚼,以隔夜百沸湯下。此藥采無刺味甜者,其有刺者服之無益。
2.《本草經(jīng)疏》:枸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于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nèi)熱補益之要藥。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昔人多謂其能生精益氣,除陰虛內(nèi)熱明目者,蓋熱退則陰生,陰生則精血自長,肝開竅于目,黑水神光屬腎,二臟之陰氣增益,則目自明矣。枸杞雖為益陰除熱之上藥,若病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須先治其脾胃,俟泄瀉已止,乃可用之。即用,尚須同山藥、蓮肉、車前、茯苓相兼,則無潤腸之患矣。
3.《本草匯言》:俗云枸杞善能治目,非治目也,能壯精益神,神滿精足,故治目有效。又言治風,非治風也,能補血生營,血足風滅,故治風有驗也。世俗但知補氣必用參、芪,補血必用歸、地,補陽必用桂、附,補陰必用知、柏,降火必用芩、連,散濕必用蒼、樸,祛風必用羌、獨、防風,殊不知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4.《本草通玄》:枸杞子,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按枸杞平而不熱,有補水制火之能,與地黃同功。
5.《本草正》:枸杞,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雖諺云離家千里,勿食枸杞,不過謂其助陽耳,似亦未必然也。此物微助陽而無動性,故用之以助熟地最妙。其功則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強筋,善補勞傷,尤止消渴,真陰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
6.《本草求真》:枸杞,甘寒性潤。據(jù)書皆載祛風明目,強筋健骨,補精壯陽,然究因于腎水虧損,服此甘潤,陰從陽長,水至風息,故能明目強筋,是明指為滋水之味,故書又載能治消渴。今人因見色赤,妄謂枸杞能補陽,其失遠矣。豈有甘潤氣寒之品,而尚可言補陽耶?若以色赤為補陽,試以虛寒服此,不惟陽不能補,且更有滑脫泄瀉之弊矣,可不慎歟。
7.《要藥分劑》:枸杞子,按《本經(jīng)》《別錄》并未分別子、皮、苗、葉,甄權、《大明》以后遂分之。但《本經(jīng)》《別錄》雖總言枸杞之用,而就其所言細體會之,如《本經(jīng)》言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濕;《別錄》言下胸脅氣、客熱頭痛;應指皮與苗葉言之,所謂寒能除熱者是也。《本經(jīng)》言久服堅筋骨,耐寒暑;《別錄》言補內(nèi)傷大勞噓吸,強陰,利大小腸,應指子言之,所謂甘平能補者是也。《大明》等條分縷析,只是發(fā)揮以盡其用耳。
8.《重慶堂隨筆》:枸杞子,《圣濟》以一味治短氣,余謂其專補以血,非他藥所能及也。與元參、甘草同用名坎離丹,可以交通心腎。

傳說淵源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衛(wèi)寧大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禹治水用開山大斧劈開青銅古峽,自此,衛(wèi)寧大地滄海變桑田,土肥水美、陽光充足、四季分明、五谷豐登。
       失去水澤的北海龍王無事可做,怒火中燒,將為百姓謀福祉的大禹告上天庭,說大禹侵犯他的領地,將水泄下,北海變旱源,龍子龍孫無生存之地。玉皇大帝不知人間巨變,派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下界用“五色土”堵住峽口,欲讓衛(wèi)寧平原再成汪洋。
       善良的王母娘娘下界看到這里的百姓男耕女織,安居樂業(yè),一派祥和安寧,不忍心讓這里再遭水患,于是按下云頭,將“五色土”拋在了牛首山的南坡,自此有了大小羅山的傳說,而今大小羅山確有五種顏色的土壤。王母娘娘為了繼續(xù)造福凡間百姓,把自己的紅耳墜留在了人間,這就是造福人類的“紅寶”枸杞。
       太上老君一看善良的王母娘娘為凡間百姓做好事,心想我何不也為凡間百姓做點好事。于是,他化作一白首仙翁,暗訪衛(wèi)寧大地。當他得知紅耳墜雖留在了人間,但卻結不出果來,遂揮杖引來南山一股苦澀的山泉,潺潺注入衛(wèi)寧大地,并把仙人杖插入沙漠,然后駕祥云離去。
       不久,田野里果真長出了枸杞。中寧枸杞緣何出名,正是由于從南山匯入黃河的清水河淤積了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的土壤,才造就了名甲天下的中寧枸杞。

原標題:枸杞子
詞條標簽:寧夏枸杞,枸杞子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