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草烏(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塊根。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干燥。主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地。

  • 中藥名稱草烏

  • 中藥學名(拉丁名)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

  • 別 名雞頭草、百步草

  • 所屬功效類祛風濕藥

  • 毛茛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塊根。(《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干燥。(《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guī)則長圓錐形,略彎陸,長2-7cm,直徑0.6-1.8cm。頂端常有殘莖和少數(shù)不定根殘基,有的頂端一側有一枯萎的芽,一側有一圓形或扁圓形不定根殘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皺縮,有縱皺紋、點狀須根痕及數(shù)個瘤狀側根。質硬,斷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層環(huán)紋多角形或類圓形,髓部較大或中空。氣微,味辛辣、麻舌。(《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一般炮制后用。(《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生品內服宜慎;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蔞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中國藥典2015》)

貯藏保存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后生皮層為7-8列棕黃色栓化細胞;皮層有石細胞,單個散在或2-5個成群,類長方形、方形或長圓形,胞腔大;內皮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常有不規(guī)則裂隙,篩管群隨處可見。形成層環(huán)呈不規(guī)則多角形或類圓形。木質部導管1-4列或數(shù)個相聚,位于形成層角隅的內側,有的內含棕黃色物。髓部較大。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
粉末灰棕色。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2-23μm;復粒由2-16分粒組成。石細胞無色,與后生皮層細胞連結的顯棕色,呈類方形、類長方形、類圓形、梭形或長條形,直徑20-133(234)μm,長至465μm,壁厚薄不一,壁厚者層紋明顯,紋孔細,有的含棕色物。后生皮層細胞棕色,表面觀呈類方形或長多角形,壁不均勻增厚,有的呈瘤狀突入細胞腔。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氨試液2ml潤濕,加乙醚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烏頭減對照品、次烏頭減對照品、新烏頭堿對照品,加異丙醇—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20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炮制

生草烏 :除去雜質,洗凈,干燥。(《中國藥典2015》)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標題:草烏
詞條標簽:北烏頭草烏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