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薏苡仁(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再曬干,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和雜質,收集種仁。主產(chǎn)于福建、江蘇、河北、遼寧等地。

  • 中藥名稱薏苡仁

  • 中藥學名(拉丁名)COICIS SEMEN

  • 別 名解蠡、起實、感米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禾本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福建、江蘇、河北、遼寧等地

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福建、江蘇、河北、遼寧等地。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再曬干,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和雜質,收集種仁。(《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9-30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孕婦慎用。(《中國藥典2020》)

貯藏保存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淡類白色。主為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多面形,直徑2-20μm,臍點星狀;復粒少見,一般由2-3分粒組成。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薏苡仁油對照提取物,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提取物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醚—冰醋酸(83:17: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提取物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薏苡仁油對照提取物、甘油三亞油酸酯對照品,加【含量測定】項下的流動相分別制成每1ml含1mg、0.14mg的溶液,作為對照提取物、對照品溶液。照(含量測定)項下的色譜條件試驗,分別吸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對照品溶液和上述對照提取物、對照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供試品色譜圖中,應呈現(xiàn)與對照品色譜峰保留時間一致的色譜峰,并呈現(xiàn)與對照提取物色譜峰保留時間一致的7個主要色譜峰。
含量測定: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甘油三油酸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制成每1ml含0.14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6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動相50ml,稱定重量,浸泡2小時,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5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流動相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麻黃(去節(jié))半兩(湯泡),甘草一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十個(去皮、尖,炒)。上銼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金匱要略》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2.治風濕痹氣,肢體痿痹,腰脊酸疼:薏苡仁一斤,真桑寄生、當歸身、川續(xù)斷、蒼水(米泔水浸炒)各四兩。分作十六劑,水煎服。(《廣濟方》)
3.治久風濕痹,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除胸中邪氣,治筋脈拘攣:薏苡仁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綱目》薏苡仁粥)
4.去風濕,強筋骨,健脾胃:薏苡仁粉,同曲米釀酒,或袋盛煮酒飲之。(《綱目》薏苡仁酒)
5.治水腫喘急:郁李仁二兩。研,以水濾汁,煮薏苡仁飯,日二食之。(《獨行方》)
6.治肺痿唾膿血:薏苡仁十兩。杵碎,以水三升,煎一升,入酒少許服之。(《梅師集驗方》)
7.治肺癰咳唾,心胸甲錯者:以淳苦酒煮薏苡仁令濃,微溫頓服之。肺若有血,當吐出愈。(《范汪方》)
8.治肺癰咯血:薏苡仁三臺。搗爛,水二大盞,入酒少許,分二服。(《濟生方》)
9.治腸癰,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shù),此為腸內(nèi)有癰膿: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金匱要略》薏苡附子敗醬散)
10.治腸癰: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兩,瓜瓣人二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11.治消渴飲水:薏苡仁煮粥飲,并煮粥食之。(《綱目》)
12.治沙石熱淋,痛不可忍:玉秫(子、葉、根皆可用),水煎熱飲,夏月冷飲,以通為度。(《楊氏經(jīng)驗方》)

中藥炮制

薏苡仁:除去雜質。
麩炒薏苡仁:取凈薏苡仁,照麩炒法(通則 0213)炒至微黃色。(《中國藥典2020》)

毒性

薏苡仁丙酮提取物(油狀)小鼠口服的最大耐受量為10ml/kg。(《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關藥、 北藥

相關論述

1.《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以其志濕,故能利關節(jié),除腳氣,治痿弱拘攣濕痹,消水腫疼痛,利小便熱淋,亦殺蛔蟲。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膿,利膈開胃。以其性涼,故能清熱,止煩渴、上氣。但其功力甚緩,用為佐使宜倍。
2.《藥品化義》:薏米,味甘氣和,清中濁品,能健脾陰,大益腸胃。 主治脾虛瀉,致 成水腫,風濕盤緩,致成手足無力,不能屈伸。蓋因濕勝則土敗,土勝則氣復,腫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養(yǎng)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癰腸癰。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部,用治腳氣腫痛,腸紅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氣和力緩,倍用無不效。
3.《本草述》:薏苡仁,除濕而不如二術助燥,清熱而不如芩、連輩損陰,益氣而不如參、術輩猶滋濕熱,誠為益中氣要藥。然其味淡,其力緩,如不合群以濟,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4.《本草新編》: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故凡遇水濕之癥,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濕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氣味之平和而輕用之,無益也。
5.《本經(jīng)疏證》:論者謂益氣、除濕、和中,健脾,薏苡與術略似,而不知毫厘之差,千里之謬也。蓋以云乎氣,則術溫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則術甘辛而薏苡甘淡。且術氣味俱厚,薏苡氣味俱薄,為迥不相侔也。此其義蓋見于《金匱要略·痙濕蝎篇》,曰濕家身煩疼,當與麻黃加術湯,發(fā)其汗為家,慎勿以火攻之。曰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夫身煩疼者,濕而兼寒;一身盡疼者,濕而兼風。寒從陰化,風從陽化。故身煩疼者,屬太陽;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屬陽明。屬太陽者宜發(fā)汗,屬陽明者宜清熱,發(fā)汗所以泄陽邪,清熱所以折陽邪,質之以用術用桂者為發(fā)汗,薏苡則為清熱矣。雖然,薏苡既治風濕,又主筋急鐵拘攣,不能屈伸,彼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不得屈伸,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獨不用薏苡何耶?

傳說淵源

       據(jù)《后漢書馬援傳》記載,號稱伏波將軍的馬援,奉命平定南疆叛亂(好像打到越南一帶了),南征軍中好多人被瘴氣感染成病。伏波將軍采用民間食療方,就用薏苡仁治愈了將士的病。南征大勝,伏波將軍凱旋時,馬援看到南方的薏苡仁個兒大,想帶回一車薏苡仁引種北國(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當時是帶了一車的種子,不料,這車薏苡仁給他惹了禍了。當時,馬援被皇帝信任,所以大家都不說什么,不料馬援死后,監(jiān)軍梁松嫉妒他,上書誣告馬援搜刮大量金銀珠寶,滿載而歸,尤其說他帶了一車的珍珠(其實是薏苡仁)。光武帝偏信讒言,龍顏大怒,立即傳旨追回授予馬援的“新息候帥”,逼使馬援遺體葬于城西。連親戚都不敢前來悼唁。后來,薏苡仁就和被冤屈掛上了鉤,杜甫曾經(jīng)寫道:“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明末清初的大文學家朱彝尊也寫過:“梧桐夜雨詞凄絕,薏苡明珠謗偶然”。總之,后來人們管蒙受冤屈,就叫做“薏苡明珠謗”了。

原標題:薏苡仁
詞條標簽:薏米,薏苡仁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